【冶金人物】翁文灏 |
2012-06-12 14:32 |
翁文灏( 1889年–1971年1月27日),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翁文灏出生于绅商家庭,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 翁文灏担任过焦作工学院(今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董。翁文灏曾以名学者之身份在国民政府内任事,在抗战期间主管矿务资源与及生产。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2年回国,是当代杰出的地质学家。1934年曾兼任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工学院常务校董。1913年,翁文灏同丁文江等一同创办了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一面搞地质研究,一面招收中学毕业生入学培养地质人才。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地质研究和培养地质人才的机构。翁先生曾任该所所长,同时,又任过多年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32年,翁文灏先生为国民政府所延揽,担任国防设计委员会(即资源委员会的前身)秘书长,后又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49年3月翁文灏博士于台北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在这期间,他一直没有中断对中国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如对甘肃油矿局,天府、南桐等煤矿都进行了深入的调研。1934年冬天,翁文灏任焦作中福煤矿整理专员,任焦作工学院常务校董,对当时的私立焦作工学院多有关怀。
翁文灏在台北
1949年春,翁文灏先生脱离蒋介石集团,初居香港,后移居法国巴黎。1951年经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回国,曾任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同时,他仍专注于祖国的地质事业。他对地质学造诣很深,对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和燕山造山运动的阐述与发展贡献卓著,为祖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奠定了基础。著有《中国矿产志略》、《甘肃地震考》、《地震》、《椎指集》等著作。翁先生一生喜好藏书,生活朴素,去世后,他的所有藏书连同一生积蓄都上交了国家。 |
编辑: 张明 来源: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53751 传真:(010)64410636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