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史图片

【冶金人物】何杰
2012-06-25 10:32

  

   

    何杰,字孟绰,原名何崇杰,1888年2月15日出生,广东省番禺县大石乡(现属广州市郊区)人。其父何蓬洲是清朝廪生,何杰幼年在乡从父学习,并从事农活以助家计。在其父严格教育下,自幼养成了勤奋好学、刻苦务实的优良品质,1901年何杰13岁离家去广州求学,在美国教会新开办的格致中学(岭南大学的前身)获得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在该校刻苦学习了6年,为日后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时正值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攫取修筑铁路、开采矿产特权之际,不少有志青年立志学习科学技术以维护国权,振兴中华。1906年唐山路矿学堂(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前身)来广州招生,何杰以优异成绩考取矿科,并获取官费生待遇,他先在该校矿业科学习,后又改学铁路工程。为了实现自已学习采矿技术的理想,他萌发了出国深造的想法,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尚未毕业就考取“庚子赔款助学金”,赴美国留学。   

    1909年,何杰开始在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采矿工程,因他在国内已学过相关基础课程,学院准许他直接进入二年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步认识到:做一个优秀的采矿工程师,地质学知识至关重要。只有深入了解矿床的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品位,才能有效地设计和施工采矿工程。因此,在获得工科学士学位后,他又去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研究院申请到研究生奖学金,攻读地质学。1914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在美国的6年,何杰亲眼目睹了美国工矿业的兴起对该国经济繁荣和国力增强的巨大推动作用。当时曾有人劝他留在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他想到祖国太贫弱了,封建昏庸的清皇朝已被推翻,共和国已经建立,百废待兴,决定回国参加建设。   

    何杰回国后,应北大校长胡仁源(原工科学长)之邀,任工科教授(当时北大工科有土木工程及采矿冶金工程两门)。3年间他为工科学生开了测量学、地质学、定性分析、采矿计划、气体分析、试金术、采矿学、冶金学等课程。

    1952年院系调整,唐院采矿系成为建立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的基础力量,何杰于是奉调到北京,筹备建立北京矿业学院,先后被任命为教务长、副院长。他曾组织人员编辑了一本《英汉矿业词汇》供教学和科研之用。“文革”后,他草拟了一份《发展我国矿业科研的意见》呈给领导部门。 1979年逝世。

  编辑: 张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