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史图片

【冶金人物】郁国城
2012-07-11 08:50

     

郁国城(右一)与家人合影

 

    著名硅酸盐专家郁国城,原名鹄城,字志鸿,1908年生于天长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聪敏好学,深得祖父母的疼爱,其父更是牢记“振家声仍是读书”的祖训,竭尽心力地培养他。最初,他在家里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后来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系,开始接受现代科学教育。毕业后,他先在汉口商品检验局干了一年技术员,民国19年回天长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直至民国21年。

  其时,正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他受天长地下党员、在青年团工作的堂弟郁怀群(郁纪,现为国家煤炭工业部离休干部)的影响,逐渐在心里萌发了以科技改变中国落后现状的思想。不久,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满怀激情地赴德国留学。在那6年里,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繁重的学业,荣获工学博士学位。时值抗战前夕,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踏上了归途。返乡探亲时,应天长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宣啸秋之邀,他给师生们作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演讲,向师生们介绍了德国教育、科技发展和国强民富的情况,讲述了德国以发展教育、科学来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希望老师们教好书、育好人,学生们读好书、做好人,努力掌握科学本领,将来为建设强大的祖国效力。其演讲给师生们以很大鼓舞。

  不久,郁国城与扬州华成布厂股东、江苏江阴的王先生之女、家政大学毕业的王梦莲订婚。为了事业,他们几次推迟婚期,直到而立之年才结为伉俪。蜜月未完,郁国城便离扬赴任,开始了他的为国效力之举。他先到武汉海关任技术员,后转到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任委员,继而转到重庆大渡的钢铁厂任工程师和研究所长、重庆耐火材料厂厂长,一心想通过兴办实业,增强国力,改变民生之艰难。

  抗战胜利后,他受命任东北地区经济特派员。赴任后,他看到的是工厂停产、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一批接收大员肆意鲸吞钱财的景象。郁国城目睹现状,愤怒于胸,对国民党及其政府产生了怀疑。他曾对友人说:“国民党非垮不可,垮就垮在腐败上。”次年,他到辽宁一家当时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就任总经理,1948年冬,回上海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职。上海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协迫资源委员会专家、学者去台湾。其时,国民党已成釜底游鱼,郁国城也已认清它“必败无疑”的结局,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便毅然拒绝了去台湾的胁迫,决定留在大陆从事自己热爱的耐火材料专业研究。

  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热情接见了郁国城等资源委员会未去台湾的成员,热忱欢迎他们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建设立功建业。郁国城深为陈毅市长的恳切言辞所感动、所鼓舞,决心殚精竭力地为国奉献一切。

  面对国民党丢下的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郁国城同全国知识分子一样,精神振奋,急切地想做出一番事业。他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奋战。国家“一五”计划开始的1952年,他被调至北京钢铁研究院。10年后,在国内经济严重困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销援助的严峻形势下,郁国城奉命来到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认真执行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遵照中央提出的“科学研究机构出成果、出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任务”的指示,组成了研究组,配备了有关设备,始终坚持执行“必须保证科研工作的稳定性,保证科研人员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的规定,较快扭转了“科研不研”的状况,使各项工作迅速步入轨道。郁国城心情舒畅,专心致志地对耐火材料基础理论,开展了全面系统地研究。

  在那三年困难时期,郁国城受到国家专家级特需供应。北京电影制片厂为拍一部旧知识分子转变的影片,还曾安排演员随同他体验生活。

  1966年,冶金部在洛阳创建耐火材料研究所,郁国城带科研组成员和部分设备到洛阳,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正当郁国城埋头钻研之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睛天霹雳,灾难降临,他一夜之间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并因其曾在国民政府任过职而被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家被查抄,人被赶进工棚,并派去打扫厕所。这一切,自尊心很强的郁国城都忍了过来,但很多有价值的书籍、资料因之散失,他感到无限的痛心。那时,尽管身处逆境,但他没有失去对党的信心,他曾给因言论问题而被下放到新疆劳动改造的侄儿写信说:“要正确面对人生,相信党会实事求是,阳光会洒满人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和侄儿同全国受迫害的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一样沉冤得以昭雪,他的这句话得到了验证。

  好花时节不闲身。1978年郁国城平反后,研究所重新为他配备了助手,添置了设备。他决心抓紧研究,在有生之年抢回因“内乱”而被耽误的时间,力求使我国的硅酸盐理论研究能尽快有新的进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晚年,他主要从事指导转炉炉渣对炉衬侵蚀机理和氧化物烧结机理课题的研究,其“氧化镁双位与烧结机理研究”被国家科委定为“硅酸盐工学学科规划重点项目”。

  郁国城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科学问题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即使在自己的助手和学生面前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后来他在专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40余篇有价值、有影响的论文。1978年,已是古稀老人的他,还在潜心著述,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整理为《碱性耐火材料理论基础》一书(35万余字),为耐火材料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基础理论。武汉科技大学将该书列为“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

  1985年,郁国城患前列腺炎,躺在病床上,他还请前去探望的同志帮助他查找资料、与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讨论毕业论文的撰写问题。辞世前两天,他还在关心研究工作的进展,并对一些被许多人视为畏途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编辑: 张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