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线上的“金牌职工”

2019-04-30


  从穿越巨浪的海洋巨轮、到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塔,从北京奥运会场馆到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从他手下轧出的高质量钢板,早已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这名缔造了无数奇迹的“金牌职工”就是周亚平,一位在钢铁交响的热浪中脱颖而出的轧钢工人。2012年1-9月,重钢船板产量达到138万吨,高强度船板比例超过54%,跻身为国内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精品船板生产基地。

  争一流,苦练内功成翘楚

  1981年11月,20岁不到的周亚平就到了重钢股份公司中厚板厂热轧车间上班,火热的轧钢现场,往返穿梭的火红钢板,让年轻的周亚平心中充满兴奋和自豪,“献身祖国轧钢事业,争做一流轧钢工”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从此以后,周亚平便天天紧跟师父转,一边殷勤地给师父递工具打杂,一边仔细地观察师父的每一步操作,牢记操作要领。他一门心思全放在思考揣摩操作技能上,正是凭着这股力争上游的劲头,一般人要三年才能独立操作,而他仅

  1993年,周亚平成为重钢第一批高级技工,并被提升为精轧压下手。在中厚板生产线,技术含量最高,操作难度最大的岗位当数精轧机压下操作工,因为每一块钢板的内在性能、几何尺寸、外形质量都与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精轧压下手以手工为主,对精确度的要求却相当高,钢坯再多再好,但轧制不合格,就成了一堆废铁”,精轧压下手是中厚钢板生产的灵魂,周亚平在压下手岗位上执着追求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经过短短两三年的苦练,便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2002年成为重钢集团第一个金属压力专业高级技师,并担任重钢集团公司技师协会委员会委员,成为重钢轧钢线上的“金牌职工”。

  缔奇迹,打造“中国第一板”

  重钢生产的“三峰”牌船体结构用钢板、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在考察重钢时欣然题词:“祝重钢中板厂保持全国第一板的光荣传统。”要保持和不断提升“中国第一板”的质量品牌优势,作为首席轧钢工的周亚平深感责任重大。

  “技术没有禁区,创新才有奔头”,周亚平深知轧制6mm钢板是全国中板行业的一道难题,轧成率一直不高。因为轧制6mm钢板对钢坯温度的控制、压下量分配的掌握等多项技能都有着极高要求,每一个流程稍有不慎,产品就会报废。“今天的轧钢行业已不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而是广泛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大工业,一流的轧钢工应该是又能设计又会制作的高技能人才”,周亚平主动向厂里请战攻关。为掌握钢板轧制过程中每道次板型变化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他顶着高温,守在轧机旁,对每道次板型变化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创造性地采用成品道次先平整,减少钢板横向同板差后,再进行最后道次轧制的独创操作法,使轧成率从轧制初期的80%到现在的98%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周亚平先后创出了“头部微压下”、“前后台摆钢缓冷”、“宜轧前冷、不宜轧后冷,宜空冷、不宜水冷”等提高热轧性能合格率、成材率和产量的操作方法,并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他发明的“单道次轧制法”,使重钢中厚板厂4100mm作业线小时产量逐步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同型号轧机小时产量全国第一。同时,他还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善于调动团队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3年4月,周亚平所在的班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望着第一条全国产化技术的自动探伤线、被誉为“中国第一板”的“三峰”牌钢板以及填补了国内空白的E47高强度船板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周亚平自豪地笑了,“谁说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你敢想敢干、能干巧干、苦干实干,我们普通的轧钢工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传帮带,技术尖子满重钢

  “我喜欢把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总结摸索出来的先进操作方法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大家,比起‘周劳模’的称号,我更喜欢大家叫我‘周师傅’”。周亚平注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现在重钢中厚板厂4100mm、2700mm两条生产线轧钢方面主要工人骨干基本上都是由他培养出来的。

  周亚平从不摆“大师傅”架子,每发现、改进一项操作技能,都毫无保留地向其它精轧压下手传授,有时还自掏腰包带领技术骨干“小聚”一餐,在欢歌笑语中谈工作、讲技术,讲解一些轧制薄规格、难轧品种钢板的操作技巧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让广大职工迅速提高了技能,受益匪浅。如同为轧钢工的蹇丹,正是在周亚平的悉心指导和“手把手、心贴心”教育下,仅仅四年时间便成长为中厚板厂最年轻的轧钢班长,并荣获2005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如今已经成为重钢首批3名技能大师之一。

  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周亚平切实发挥代表作用,不仅在工作中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且热心帮助职工解决在工作中困难,对此,轧钢甲班班长安波回忆,2009年在工作中,他意外扭伤脚,休息了十几天,在这段时间里,周亚平每天总是抽时间去看望他,叮嘱他好好养伤,不要心急,“周师傅平时要承担的任务很重,活儿又多,还能每天来看我,我从内心感激他”,安波伤好后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认真主动地跟着周亚平苦练技术,很快成了班组的技术骨干。

  “干工作不是为了应付,也不是为了炫耀,力争做到最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周亚平常说。从一名普通轧钢工到首席轧钢工再到全国劳模、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代表,周亚平在钢铁行业这个光荣的大舞台上,从来没有停止过进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