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三:创效能力要怎样创造出来?

2019-04-30


  “相当于唐钢产量2倍的浦项制铁,这两年的利润都在200亿元左右。与浦项同口径相比,唐钢钢铁主业人工成本多了30亿元,财务费用多了20多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少了近500亿元。这样算下来,如果人员、产品创效、财务费用这三个方面都能达到浦项的标准,我们这两年也都能多出八九十亿元的利润。这是我们与浦项实实在在的差距。”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唐钢董事长、总经理于勇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算了上述一笔利润账,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唐钢的差距与潜力所在。

  

  “当市场回归理性,企业过不下去了,企业的自身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钢铁企业不要再幻想以前的暴利期重现。面对我们改变不了的市场和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真正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于勇说。按照这种思路,2012年6月份,唐钢在转变生产组织模式、提升成本控制力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直面市场的营销服务体系、提高产品创效能力的理念。2013年,面向市场将成为贯穿唐钢一切工作的主题,通过市场工作吨钢增效的目标被定位在了100元。

  

  

  “产品创效”成为风向标

  

  

  一年多来,产品“减薄”,成为唐钢1810毫米超薄热轧带钢生产线从领导到职工念兹在兹的重点工作之一。过去,这条生产线也曾靠大批量生产3毫米以上普通热轧板材获得过“印钞机”的美名,但是随着普通热板产品严重过剩,价格跌入谷底,风光不再。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德高专家来到唐钢开展全流程的技术服务,使这条生产线具备了2.0毫米以下,直到1.15毫米厚度热轧卷板的批量生产能力。目前,2.0毫米以下热轧产品用途广泛,市场容量大,吨钢售价比常规产品有200元的利润空间,该生产线2013年2.0mm以下薄规格产品产量有望达到100万吨。

  

  这成为唐钢人津津乐道的发挥现有装备优势提高产品创效能力的一个实例。

  

  唐钢一钢轧厂厂长耿立唐说:“一个企业说到底就是干两件事:一个是做产品,一个是做市场。做产品,一是生产人无我有的独特产品,另一个是生产低成本的精品;做市场,就是把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获得利润,就这么简单。”但是,简单的背后,是将现有设备、管理、技术、人才、成本等诸多方面优势转化为创效能力的巨大转变。

  

  为实现这种转变,现在唐钢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产量指标、技术指标、质量指标等,转移到了更加关注产品的效益指标。“现在我们已经做到对每一单合同都要进行评估,看它到底能为公司创造多少的利润。”唐钢财务运营部副部长张爱民说。

  

  为保证产品创效能力的提升,整个考核体系也随之改变。2013年,唐钢在以往比较成熟的成本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以“成本控制”、“产品创效”双轮驱动的考核激励体系。其中,对炼铁厂主要考核成本和质量,对钢轧厂和三个钢铁主业子公司重点考核成本降低、利润和创效产品产量。

  

  “唐钢运营改善部、财务经营部、生产制造部、技术中心等部门合议,对各条生产线的产品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按照产品设计大纲,专门出台了‘三个半年’(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下半年)品种创效计划,对创效产品数量、产量、市场占有率、利润水平做了详细规划,并按月加以考核。”唐钢运营改善部部长李向民解释说,“比如技术中心创效产品产量指标的考核比重达到了50%,钢轧厂、三个子公司的创效产品比重达到了25%,且与创效相关联的部门都要实行联动考核。”

  

  与此同时,一系列围绕创效能力的各种改变也在唐钢全面发生。“为避免质量过剩,寻找最合适、最经济的质量成本,我们在生产中严格实行窄成分控制,缩小指标波动范围。”张爱民说,提高工艺操作水平是唐钢提升创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据唐钢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礼斌介绍,“通过推行质量点检制,提高最佳控制点比例等,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唐钢非计划品率大幅降低,已由每月2万吨降到2000吨以下,每一吨钢可增效200多元。”

  

  

  “服务”与“产品”并重

  

  

  “产品是有价值的,服务本身也是有价值的。”于勇说,唐钢提出“像卖家电一样卖钢材”,就是要颠覆传统经营模式,将技术研发部门推向市场,加强对终端用户的走访服务。能够纳入到用户的生产流程,甚至成为用户的上一道工序是唐钢服务的长期目标。

  

  理念的深刻变化,让唐钢不再单纯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而是在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格档次的同时,更加关注产品有没有需求,能不能实现服务增值。

  

  “我们加大对产品结构的调整,瞄准了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发展前景的产品,甚至是其他企业不能生产的产品。”唐钢生产制造部部长李茂广说,2013年,唐钢要实现品种钢和创效产品销量达到总销量的70%以上、直供销售达到总销量50%以上,汽车用钢、高碳钢、石油用钢等重点热轧开发品种产销量的目标都是100万吨,家电板、汽车板等冷轧高效高附加值产品月产量将达到3万吨以上。

  

  利用好德高等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开发国外高端客户,扩大战略合作出口,也是唐钢提升创效能力的一个重点。2013年他们的出口量目标是355万吨。

  

  技术人员从现场走向市场,直接促进了唐钢产品与市场营销服务工作的对接。2012年下半年,唐钢技术人员的足迹遍布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区域,与70多家重点终端用户建立起稳定的直供关系,新增加103个牌号产品,90%以上都形成了市场规模。陈礼斌告诉记者,“产品创效的目标就是8个字:‘品种、市场、规模、效益’。我们每个品种的研发都要围绕这8个字进行评估。2012年下半年,我们完成了创效计划的110%,累计完成创效产品产量392万吨,产品创效水平大幅提升。”

  

  “正是以深化服务为切入点,唐钢酸洗汽车大梁钢产品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帮一家用户省了一道生产工序,同时产品性能更加稳定,售后服务更加快捷周到,从而后来居上,在与众多国内大企业同类产品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现在每月供该用户产品达到5000吨。” 陈礼斌介绍说。

  

  现在,提升创效能力让全体唐钢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合格的产品只是完成了产品生产创效链条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做细做实市场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讲比产品生产本身更重要。

  

  

  全员参与直面市场

  

  

  “解放思想,颠覆习惯”,是于勇常说的8个字。

  

  “2010年以来,一系列瞄准国内外先进企业标准的管理体系架构和人力资源优化在唐钢展开。”唐钢人力资源部部长罗家宝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通过实行集中管控,把相近职能的部门合并,公司直属部门总数从原来的17个,降到了现在的11个,更加精干高效。”几年来,一些新的部门名称出现在唐钢,比如生产制造部、运营改善部、财务经营部,等等。

  

  在唐钢,这种部门的整合会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动态优化。2012年10月份,唐钢组建成立市场部,成为提升创效能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李茂广兼任市场部部长。他说,“成立市场部,就是要统筹公司的技术、管理、销售等资源,对外拓展市场,对内促进产品升级,加强服务用户功能,从而达到高效产品和直供用户比例的提升。”

  

  “市场部———这里,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这是李茂广在全公司的技术人员中招兵买马的“广告词”。罗家宝也表示,“2013年,我们计划,有条件的部门都要抽人到市场部进行体验。我们还将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一次涉及市场意识、产品营销、观念转变、岗位操作等多方面的全员培训。”

  

  “过去,我们每个厂都有自己的检修车间,专门负责自己厂的检修工作。把这些检修车间整合成立检修公司后,每年节省外委检修费3亿多元,同时把先进装备装配与维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检修质量大幅提高。”罗家宝说,唐钢内部通过专业资源整合,组建了检修公司、自动化公司、物流公司,包括本部和三大子分公司跨区域的整合,让唐钢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劳效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非钢产业在消化分流人员,摊薄钢铁主业人工成本之外,也立足于唐钢的资源优势,全面参与外部市场竞争,成为创效的市场主体。非钢事业部副部长周作力介绍说:“2012年,作为非钢产业的气体公司实现利润8306万元,新事业公司累计实现利润3800万元。同时,新事业公司一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正在落地,如与哈斯科合资的钢渣处理项目即将正式运营,瓦斯泥提锌工艺开发已进入到与合作伙伴完善合资合作协议阶段。”

  

  为了更好地直面市场,唐钢还探索把国企的管理、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与民营企业管理精细、机制灵活等优势相整合的方法,以寻求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管理体制。唐银公司就是由唐钢与一家民营企业合作组建的,把这两类所有制企业的优势整合于一身,显示出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适应市场展开,比如品种钢的冶炼等都要经过市场检验,能卖出去才有意义,而不只是说我们能生产出来。”唐银公司董事长王志军说,“截至2012年12月份,我们已连续50个月实现盈利,2012年实现利润2.72亿元。”

  

  “我们正在对标浦项的标准,从人员、投资、产品创效等方面,设定一个唐钢的理想化企业模型。我们现在达不到,三年后能不能达到?五年后能不能达到?这将是我们一个努力的目标,并且终将达到。”于勇说,到那时,唐钢就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钢铁企业了。尽管当前钢铁行业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但于勇和他的团队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报采访报道组:本报记者 陈琢 张明 刘加军 徐明宇 本报通讯员 孙学君 盛坤)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