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细作铁前降本

2019-04-30 中国冶金报实习记者 吴兆军 通讯员 窦保平 史佳佳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降本增效成为钢铁企业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钢铁生产的整个流程中,铁前成本占到总生产成本的75%,降本潜力巨大。自去年以来,河北钢铁集团邯钢新区炼铁厂在铁前降本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记者最新得到的消息,今年1月份,该厂的吨铁燃料比平均达到498千克,在去年全年501.9千克的平均燃料比基础上再降了3.9千克,而去年全年更是创下累计3.1亿元的降本增效额。

  2012年,该厂以低成本经济冶炼为中心,努力攻克原料变差给高炉带来的不利影响,多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例如,煤气利用率全年稳定在50%以上;吨铁焦比315千克,同比降低了22.4千克,吨铁降本39.2元。

  这一切要归功于该厂一以贯之的“粗粮”细作、深挖内潜的降本措施。

  降低烧结矿成本要靠“粗粮”细作

  高炉冶炼技术复杂,尤其是要追求低成本冶炼,均衡、稳定、顺行的炉况条件是基础。

  “虽然原料条件不断变差,但我们通过认真烧制烧结矿、攻克制约降低高炉生产成本的各种不利因素,实现了低成本冶炼。”邯钢新区炼铁厂厂长卢建光介绍。

  据了解,目前,在邯钢新区炼铁厂的高炉炉料结构中,烧结矿是“大头”,占到73%;球团矿占12%,生矿占15%。因此,降低烧结矿成本成了该厂降本增效的重点工作之一。

  “配矿得跟着市场价格走,哪种原料价格低,我们就多配‘吃’哪种原料,价格高的尽量少用。”该厂副厂长李红春如是说。例如,澳系粉相对于巴系粉来说较为便宜,因此该厂澳系粉的配比从2011年的29%增加到了36%以上;而质量好、价格贵的巴西粗粉从2011年最高的28.2%降至目前的10%;冶金废料则从2011年的吨矿配吃93.22千克,提高到了20128月份的122千克。去年,邯钢新区炼铁厂配吃冶金废料61万吨。仅配吃冶金废料一项,就使每吨烧结矿的成本降低了23元。

  为了保证烧结矿质量,邯钢新区炼铁厂组织工艺技术人员利用科研平台,加强烧结杯实验,寻找最佳的配矿结构方案,并根据不同配比的混匀料的不同烧结性能,认真探索、调整优化相关工艺参数。2012年,他们把烧结矿氧化亚铁含量降低至8%,料层厚度由原来的780毫米提高到820毫米以上,烧结矿工序能耗由2011年的45.2千克标煤/吨降低到2012年的43.2千克标煤/吨,烧结矿转鼓指数平均达到80.45%,返矿率达到8.27%,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高炉提供了合格的烧结矿原料供应。

  提高燃料比和焦比要靠技术攻关

  提高煤气利用率是降低燃料比和焦比的关键。

  在生产过程中,邯钢新区炼铁厂成立了以技术专家刘志朝为队长的技术降本攻关队,围绕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和焦比,不断开展技术攻关。

  在提高煤气利用率的攻坚中,攻关队把高炉炉况长期均衡稳定顺行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高煤气利用率、低燃料比的操作理念,遵循“下部调剂为主,上部调剂为辅”的原则,做到早调、微调,改善高炉透气性;通过控制合理的煤气分布和炉腹煤气量,不仅使煤气利用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也确保了在外界条件变差的情况下,高炉能够均衡稳定顺行和维持低燃料消耗,最终使得吨铁燃料比比其它同炉型的高炉降低了20千克~25千克。仅提高煤气利用率一项,就使该厂全年实现降本增效1.85亿元。

  除了提高煤气利用率外,提高高炉喷煤技术也是该厂降低焦比和燃料比的一项技术攻关课题。

  喷吹煤粉是否均匀、稳定,对高炉稳定顺行和降低焦比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厂提出了喷煤均匀率和稳定率两个量化指标。“通过喷煤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研发,喷吹设备工艺的优化,喷吹操作程序的改进,操作方式的优化,不仅实现了计算机全自动喷煤,而且喷煤均匀率、稳定率都达到了99%以上。”该厂的喷煤技术主管郝禄意向记者介绍。2012年,该厂吨铁平均煤比为141.6千克,与2011年相比,吨铁煤比提高了20千克,吨铁降低焦比16千克。

  与此同时,该厂还大力推行低硅冶炼技术,为进一步降低燃料比创造了条件。低硅冶炼技术是一项降焦增效的节能技术,主要通过调整高炉操作制度降低铁水中的硅含量,以达到减少焦炭等原燃料消耗的目的。按照炼铁理论计算,铁水中的硅含量每降低0.1%,生产1吨铁水便可减少焦炭消耗约4千克、铁产量增加近3%。同时,还可以减少下一道炼钢工序中氧气等资源的消耗量。

  刘志朝说:“通过大力推广低硅冶炼技术,我们厂的两座3200立方米的高炉冶炼的铁水硅含量由2011年上半年的0.39%,下降到2012年的平均0.37%,使吨铁成本直接降低了1.5元。”

  挖掘效益空间要靠全员降本

  为了提高效益,邯钢新区炼铁厂锁定能为生产带来效益的所有空间,全员合力深挖内潜降低成本。

  自邯钢新区投产以来,炼铁厂高炉定修时放炭包铁水都是使用老区的敞口罐。但因距离炼钢车间远、耗费时间长等原因,铁水易在罐内结壳,造成倒铁困难,甚至还时有铸死敞口罐的现象发生,导致敞口罐维护费用增加。针对这一系列弊端,201211月,在2号高炉定修时,该厂职工首次创新使用了鱼雷罐放炭包铁水,彻底解决了倒铁困难等问题,避免了铸死敞口罐等现象的出现,年创效423余万元。

  该厂还出台了《邯宝炼铁厂职工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等,调动职工立足本岗位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上半年,该厂通过采用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对焦丁仓进行改造,使其有效容积增加了40余立方米,料仓直径由4.6米扩至6.0米,吨铁焦丁配吃量由原来的30千克提高到了40千克,既有效增加了焦丁仓储备量,避免了富余焦丁外排,又提高了焦炭利用效率,降低了倒运费用,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每年降本增效达到1976万元。

  此外,该厂干部职工全都树立了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对物料和能源介质的精细化管理,定量定额管理高炉钻头、钻杆、烧结篦条等低值易耗品,严格落实各项节水、节电、节煤气措施,加大备品备件的修旧利废力度,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创造了条件。

  

刊发日期:《中国冶金报》20130219 


文档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