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重点报道

高质量发展时代 品牌建设当进阶
时间:2019-05-21| 编辑:杨小光|【

本报评论员

 

“为我们的企业点赞!”这是最近钢铁朋友圈的一句流行语。5月10日,为迎接第三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中国冶金报社第三次推出“品牌钢铁TOP”评选,展现了钢铁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盛况,在行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在中国冶金报社连续三年发布的钢铁品牌榜中,一批国际知名的钢铁品牌、一批世界领先的钢铁精品熠熠生辉。2018年,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厂稳定盈利,在国际社会广受赞誉;太钢“手撕钢”“笔尖钢”相继问世,为国外长期垄断的格局按下了“停止键”;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上演了用“中国钢”铸就的世界奇迹……这些成绩反映出钢铁行业的品牌发展意识逐渐增强,品牌发展氛围逐渐浓厚,品牌发展行动愈发坚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钢铁行业基本完成去产能任务,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一年。高质量发展,对钢铁企业铸就更加亮眼的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强的期待。

众所周知,品质过硬的产品是品牌的基石。没有了品质的依托,品牌就无从谈起,更遑论具有核心竞争力。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出具有一流品质的产品只是迈出了培育核心竞争力品牌的第一步,还需继续提档升级。提档升级的支点,来自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

培育核心竞争力品牌,钢企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其具体路径是以过硬的创新能力生产出别的企业无法生产的、品质过硬的、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这一阶段背后考验的是客户服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在经历了过去一段时间的萧条期后,服务客户的意识已深入人心,服务客户的能力更是有了显著提升。而自主创新能力则成为钢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品牌必须跨越的一道难关。

近年来,河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发的亚熔盐法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投运,对提升河钢集团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促进钒钛产业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钢集团研发出目前全球最高等级强度的热冲压成型钢,大幅降低汽车企业生产成本;首钢集团研发的无取向电工钢可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高速驱动电机定子和转子,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的空白……种种成果无不证明,创新始终是熔铸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核心灵魂。

培育核心竞争力品牌,钢企还须彰显自身的责任担当。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钢企的责任担当直接体现在安全生产和诚信守法上。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唯有合法依规、诚信经营,追求本质安全的企业,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赖,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钢企的责任担当更深层次的体现是绿色发展。例如,中国宝武通过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实现了高能效变压器用薄规格低铁损取向硅钢、第三代超高强钢QP980GA等一批钢铁精品的全球首发,体现出钢企的绿色担当;太钢集团以全员“绿色发展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推动重点环保项目落地实施,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先进技术对外产业化输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绿色发展,我国钢企始终肩负重任。试想,一家以牺牲环境、牺牲人民健康为代价的企业,如何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又如何能够立足呢?

总之,可以确定的是,钢企必须一路“打怪升级”,完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绿色发展等进阶任务,才能加速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才能在高质量发展时代攀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