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品牌故事

沙钢:擦亮品牌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19-05-21| 编辑:杨小光|【

图为沙钢厂区一瞥。 (周松华 摄)

 

本报通讯员 黄超

 

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陪同下,一同前往克罗地亚南部的佩列沙茨半岛,共同考察正在建设中的佩列沙茨大桥项目。该项目约3.1万吨的桩基钢管复合桩所用钢板全部由沙钢提供,该大桥也被列为“一带一路”造福当地的生动案例。

“未来2年~3年,沙钢将实施改造,全方位推进环保、智能化、产品提档升级,让沙钢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人面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典范,甚至成为世界典范。”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为沙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品走出去 锻造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在沙钢研制生产的用于佩列沙茨大桥项目的厚40毫米、60毫米高级别结构板中,S460N/S460M等高级别牌号为沙钢首次大批量生产,成分及工艺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自2018年7月份接到该订单后,沙钢产销研团队迅速反应,成分工艺设计、生产调试、批量生产一气呵成,产品质量赢得了全程跟踪的知名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沙钢产品已远销至东亚、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沙钢产品总量的30%,最高年出口量超过700万吨,并荣获“江苏省出口企业优质奖”。

引进再创新 拓宽发展新空间

3月31日,中国首条超薄带工业化生产发布会在沙钢召开。沈文荣和美国纽柯钢铁公司董事长约翰·费里奥拉在沙钢超薄带项目性能考核验收通过协议上签字。这标志着中国首条、世界第四条双辊薄带铸轧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

在引进这条产线的基础上,沙钢通过自主创新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指标最好的超薄带生产线,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自主创新就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沈文荣多次强调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从引进国内第一条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到引进“亚洲第一炉”,再到现在的超薄带生产线实现工业化生产,沙钢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沙钢始终强调自主创新。

“只有占领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进入到国内和世界的‘第一方阵’。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正在努力推进,并逐步落实。”沈文荣表示。

“钢铁+智能” 打造企业硬实力

2月21日,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与宝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连铸无人化浇钢合同。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机器人将代替人工完成长水口安装拆卸、清洗、烧氧及中间罐测温取样等功能。这是沙钢在持续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定步伐。

在沙钢,一连串看似不可能的“无人化”梦想,通过智能制造手段变成了现实。国内首套炉前快速在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在电炉炼钢厂岗位上“如鱼得水”:通过编程、示教,机器人自动装载测温取样探头按照设定好的运动轨迹,自动完成对电炉钢水的检测取样工作。整个过程仅需25秒,快速准确,且能将钢水温度及元素成分曲线数据直接在电脑画面上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