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炼金睛
——记山钢莱钢特钢事业部炼钢二车间6号转炉丁班一助手刘谦
13年前,大学毕业的刘谦没想到自己会一直在钢厂干炉前工,当时怀揣的梦想是能够在技术和管理部门工作,“骨感”的现实并没有打击到年轻人“丰满”的理想,刘谦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重新定位,“当一名好炼钢工”成为他新的理想。
工作三年后,由于业务精、技术强,他代表莱钢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青工技术比武,一举获得转炉炼钢第三名,回来后,正赶上银前6号转炉投产,他被破格提升为一助手,一助手可是炼钢的灵魂人物,一炉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助手的操作水平,刘谦得到了快速成长。这期间,熊熊炉火让他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肉眼看成分的准确度令人敬佩,2016年,他再次被公司选拔出来参加第八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最终获得了转炉炼钢工第六名,10年一助手的工作让刘谦付出很多,也让他收获满满,这位和转炉的相伴13年的炉前工成为了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和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不骄的刘谦用他过硬的技术继续追逐着“当好炼钢工”的梦想。(朱甲鹏摄影报道)

图1:十年一助是为那满满的梦想。

图2:名师就要出高徒,对待徒弟,那是一点也不吝啬。

图3:一炉好钢不仅仅取决精心操作,原材料的质量也是刘谦时时关注的事情。

图4:“生产中遇到问题时刘谦总有解决办法”,车间领导感慨的说。刘谦的一大特点就是持续的学习、分析和创新能力。

图5:午餐来了,刘谦笑着说:“有了徒弟就可以走下工作台吃饭了,过去那可是只能在操作台上吃大包子。”

图6:每个班最多炼15炉钢,刘谦却每天记录20炉钢数据进行分析,早来晚走成为他的日常习惯。

图7:13年的熊熊炉火练就了刘谦一副火眼金睛。
点击进入2018冶金新闻摄影赛专题,欣赏更多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