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杰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也在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各种变化,基层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何让员工对钢铁行业的形势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重拾信心,将危机转化为生机?这是目前钢铁企业值得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钢铁企业应借助思想教育、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将思想工作与生产管控有效结合,让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希望和巨大潜力,助力企业突出重围。这样才有助于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思想教育促经营
钢铁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放所有干部、员工的思想,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广大员工认识到“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奉献社会,社会回馈企业,企业成就员工”的辩证关系。
例如,第一季度,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有所好转,在当前生产人员极度紧缺的情形下,员工的生产任务比较繁重,思想压力较大。因此,钢企党委应该更加注重思想工作的引领作用,同时将思想工作贯穿到促经营、提指标的全过程,将思想整治工作深入到每个员工工作、生活中。例如,陕钢汉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领导班子全部深入到各自分管的生产运行部门,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端正思想态度;通过谈心沟通,为员工释疑解惑;通过思想文化宣传鼓动,及时跟进思想文化工作。
党建抓手促争先
企业应当利用党建工作的力量,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紧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来统一干部、员工的思想,积极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辅之以创先争优活动,以此引领公司经营向前发展。
例如,汉钢党委在抓党建工作中,十分注重树正气、立新风、促和谐,对“两学一做”中涌现出的先进党支部、“四优共产党员”、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标兵等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用同龄人影响同龄人,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员工思想观念,使广大青年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优秀青年和青年群体的示范中受到感染,获得启示,并在企业内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以人为本促和谐
员工是推动生产发展的主力军,新形势下要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必须深入基层,与员工建立密切联系,营造一个团结互助、真挚友爱、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例如,汉钢通过关爱员工、减员增资、美化环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福利待遇等,使得员工本位意识和主动性增强,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员工身心健康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钢铁企业的安全风险高、作业环境艰苦,特别是极端天气、高温熔融液体、危险危害药品及气体等因素,很容易给员工的精神和内心带来厌倦、不安、恐惧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无论如何都应坚持把职工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不遗余力地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针对这一问题,钢企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舒缓”压力,如组织各种球类比赛、联谊活动、职工书屋、书法摄影展、文艺晚会等。这些活动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做到寓教于乐。
福利待遇是营造和谐温暖的人文环境的关键所在。汉钢每逢重要节日,领导班子都会亲自带队下基层,慰问困难职工和一线生产员工,与员工座谈交心,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员工生日当天,公司都会及时送去慰问品及祝福礼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为职工谋福谋利。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力量,员工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前景,而思想政治工作更要担负起塑造员工队伍的重任。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说:“员工幸福感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企业的效益也将水涨船高。”
(作者系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机关党委第三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