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期货大会>本报特刊报道

钢铁产业链金融化,南钢如何顺势而为?

2019-04-30


  

图为徐林。(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顾学超 摄)

  本报记者 何惠平 实习记者 王志

  “产业链金融是站在核心企业角度分析产业链,运用债权、股权和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对钢铁产业链中的经营活动进行优化管理,通过共同融资、风险共担和新合作模式等途径将产业链做大做强。”12月1日,在由中国冶金报社、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期货大会上,南钢股份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徐林和大家分享了南钢在产业链金融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徐林强调,钢铁行业需要借助金融工具实现转型,并解决传统模式下的诸多问题。徐林针对钢企产业链金融提升方向给出了他的观点:一是将金融衍生品工具的运用列入公司战略层面,助力公司“低成本生产、高效率智造”体系建设。二是尝试期权应用。与期货相比,期权的优势体现在风控方面,企业可利用期权进行锁价订单签单时滞的管理和对期货战略套保的持仓风控,利用期权优化原有锁价订单销售模式,还可以解决下游客户的采购痛点。

  钢铁金融属性增强

  “产业链金融化的目标是使整个产业链成本最小化,提升竞争力。”徐林指出,产业链金融化很有必要。

  首先,钢铁产业链流程长,上下游客户众多,存在多层次的产业链金融化需求。金融机构对钢铁产业缺乏深入了解,所以核心企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

  其次,钢铁企业需要利用金融工具,顺势而为,增强竞争力,提升投、融资效率。

  再次,钢铁产业链脆弱,具有周期性行业特性,产业链利益分配存在博弈。

  最后,产业链还存在产业集中度低,高度依赖政策,企业负债率依旧高,不能熟练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

  “丰富的金融工具可以帮助钢铁企业完成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和整合发展的战略新布局。”谈及南钢的资本运作进展情况时,徐林说,“作为传统的基础行业企业,南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种工具助力企业发展,例如IPO(首次公开募股)、要约收购、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整体上市、公司债、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子公司分拆新三板挂牌、套期保值和资产证券化等。”

  徐林指出,黑色产业链金融衍生品市场环境有两个特征:一是产业客户的参与度还不高。对于较成熟的金属与化工品领域,钢铁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中西部地区的参与度也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二是钢铁金融属性增强,品种不断完善。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随后,铁矿石、焦煤、焦炭、铁合金等品种期货相继推出,交易量不断增大。商品期货成为资金博弈的主要战场之一,其中黑色产业链的螺纹钢和铁矿石期货备受资本关注。

  利用金融工具构建战略优势

  在南钢的产业链套期保值应用方面,徐林认为,企业在套期保值上是有需求的。“钢材价格波动剧烈,现货价格难以把控,订单、库存有单边敞口,需要借助金融工具进行管控,同时改变受市场左右的传统定价模式,减小负向剪刀差的影响。”他说。

  徐林介绍:“南钢采取了锁价长单(买入)、敞口库存管理(卖出)、子公司敞口库存管理(金贸钢宝卖出)的基础套保,原燃料虚拟库存(买入)、产成品的预销售(卖出)、铁矿石预销售(金安矿业卖出)的战略套保,以及做空钢厂利润(卖出螺纹钢,买入铁矿石、焦炭)的虚拟钢厂共3个层次的套保操作模式。”

  徐林强调,南钢基础套保中,锁价长单操作实现了常态化管理,企业可充分利用预付款进行期货操作,锁定了订单毛利;敞口库存卖出套保操作可防止存货跌价损失,在生产成本确定的情况下,锁定了利润。战略套保则站在公司全年经营的角度,通过期货工具进行虚实结合的库存管理,缓解采购压力,降低库存成本。虚拟钢厂套保操作,在出现盘面利润阶段性过高时,通过做空钢厂利润操作锁定市场高毛利。

  徐林总结了套期保值给南钢带来的变化:一是稳定了生产经营,在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熨平”了企业的利润曲线,规避了极端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二是降低财务成本,衍生品工具的杠杆属性减少了对资金的占用,虚拟库存较实物库存节省物流、仓储等运营成本。三是革新购销模式,为原燃料采购和钢材销售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销售上,通过锁价长单套保,销售部门敢于接长单,提升客户的黏性;采购上,通过建立虚拟库存、买入交割,丰富了采购模式。四是构建战略优势,增强了钢企在产业链中的主动性,弱化了传统现货经营模式的局限性。

  (此文刊登于《中国冶金报》2017年12月6日2版) 


文档来源: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