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测试wap

陈继壮代表:改革破冰 百年国企加速“蝶变”

2020-08-31 10:2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即将圆梦。面对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科学、积极、精准的战略,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战、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令我们倍感振奋、充满信心。心之所向皆可至。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万众一心,中国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图为陈继壮代表
图为陈继壮代表通过远程视频接受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专访。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顾学超 摄)
 

 

(视频制作:朱亚明)
改革破冰 培育核心动能
 
  深化改革是近年来国有企业的一大迫切命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国企改革“敲黑板”“划重点”。
  陈继壮说:“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近年来,国有钢铁企业加快了改革步伐。而国家一再明确的时间点和路线图,无疑是对国企改革推进速度及综合成效的检查和考核。”
  从宏观层面来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赋予国有企业的新使命。对于本钢这样的百年老企,体制机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想要去掉包袱,轻装上阵,必须以改革破冰,从根本上激发各类要素活力,积聚发展内生动力。虽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空前的,也有风险,但不改革就会有危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改革创新,才能打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对于深化国企改革,陈继壮表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志在必得的信心。
  近年来,本钢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体制机制掣肘,培育核心动能,取得了重大进展,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刮骨疗毒” 释放企业活力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内部机制问题,本钢把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陈继壮代表说:“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的问题。去年,我们进一步深化了以‘四定’为核心的三项制度改革,可以说,这是‘刮骨疗毒’,也是‘滚石上山’,更是所有本钢人面向未来的闯关逐梦、全员求变。”
  本钢开展的“四定”工作,即“定岗、定编、定责、定薪”,是本钢历史上调整最大、涉及面最广、周期最长的一次人事制度配套改革。从2018年初开始,本钢分两个阶段全面推进“四定”工作。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本钢在实现压缩2个管理层级的基础上,将原355个处级及以上机构压减至229个,削减比例达35.5%;打通了干部能上能下通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削减15.03%,管理人员减少15%,生产厂矿管理业务人员比例降至8%以内(其中科级干部减少40%)。同时,本钢建立了精干高效的集团管控体系,有效释放了企业活力。
  在实现“干部能上也能下”的目标后,本钢继续“爬坡过坎”,开始在“员工能进也能出、收入能增也能减”上做文章。2019年,本钢全面推进“四定”第二阶段工作。到去年底,该集团竞聘工作基本完成,各单位管理、业务、技术岗位累计聘任人数达7028人,参加竞聘达8557人,参与人员落聘率为17.9%,其中原在岗人员平均落聘率为7%,最高达34%。从总体岗位调整情况看,涉及职群或职级岗位变动调整2670人,平均调整率达37%。
  谈到“四定”工作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长远意义,陈继壮说:“机构和层级的压减、处级干部职数的压缩、全员竞聘上岗,这些固然是‘四定’成果的直接体现。但‘四定’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我们是要通过自上而下、全面系统的深刻变革,让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理念深入人心,让规则评判,用能力说话,从而建立起透明阳光的运行机制,把一切都摆到台面上。要让职工意识到,只要有能力有水平,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有足够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同理,那些不思进取、钻营人际关系的人,将被淘汰出局。目前,这场史无前例的重大人事变革将暂时告一段落,但它对本钢人在理念和认知上的颠覆性影响,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持续、全面释放。”
 
纵深推进 铺就发展“通途”
 
  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跟上时代的脚步,融入时代变革的洪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对本钢来说,一边要紧跟时代奔跑,一边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节奏,把自己做强。” 陈继壮说。
  对于“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节奏”,陈继壮这样解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所谓的‘残’和‘缺’,关键在于体制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不相适应,这是所有老牌国企的共性问题。本钢面临的问题更复杂、矛盾更突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消‘残’补‘缺’,才能与时代同行。”
  谈到备受瞩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陈继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混合所有制就是一把金钥匙,是解决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相连接的纽带。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让国企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的一员,其终极目的在于将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陈继壮说:“经辽宁省政府推荐,本钢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第四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名单。对本钢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解决本钢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生存之需、改革之需,也是发展之需,更是时代赋予本钢在改革发展道路上千载难逢的良机。大刀阔斧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当于为本钢做强做优做大按下了‘快进键’,同时也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为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目前,本钢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工作正积极稳妥推进。“只有从体制和机制两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本钢的改革才会彻底,百年老企才能重现活力,再创辉煌。” 陈继壮语气坚定。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钢不遗余力地推进企业改革。在中央和辽宁省本溪市的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下,本钢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将全面完成。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这个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时期产物,将永远成为历史。企业的包袱越来越少,前进的脚步就会越来越快。”陈继壮说。
  “活力更强、负债更低、盈利更高、员工更幸福。”谈及对混改后本钢的期待,陈继壮无限憧憬。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为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面对挑战,陈继壮信心满怀。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一张高质量发展的“考卷”徐徐展开。面对这张充满挑战的“考卷”,陈继壮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钢的企业改革不会停步也不会减速,将继续‘深’处落笔,‘稳’字当头,以奋进的姿态精心作答,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开启百年老企脱胎换骨、闯关逐梦的崭新征程!”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admin

       下一篇:4322342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