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振德 通讯员 谢玉静
“有了好项目就有了好出路,若不是有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有本钢这样的大企业帮着找出路,俺们家也不会这么快脱贫。”近日,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黑沟乡石虎子村村民关丽颖面对来访的《中国冶金报》记者这样说。如今,经济收入翻了好几番、早已顺利脱贫的关丽颖更是逢人便夸党的好政策,夸本钢人是自己的“娘家人”。
据介绍,石虎子村在2017年就已经脱贫摘帽,到2017年底,村里总共还剩19家贫困户32人,到2018年底这些贫困户也全部“销号”了。“从扶贫的角度,咱们已经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就医、上学、住房都有保障。”石虎子村党支部书记许桂萍说。
量身定制 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脱贫”
“本钢驻村工作队进驻黑沟乡石虎子村,把扶贫重点放在产业扶贫上,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脱贫’,突出产业带动,为贫困户引入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蹚出了一条让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新路子。”黑沟乡党委书记付德军介绍。
2014年8月,经过考察论证,本钢驻村工作队和黑沟乡党委、政府及桓仁县移民局三方联动,帮助石虎子村建起了150亩软枣子(亦称野生猕猴桃)扶贫产业基地,以产业带动脱贫,并于2017年成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本钢为石虎子村集体注资入股20万元,参与软枣子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奠定了石虎子村剩余贫困户产业脱贫的基础。
“2018年,石虎子村150亩扶贫产业软枣子种植基地就要结果了,进入丰产期后每年的软枣子产量大约在25万斤,按照每斤10元计算,这一年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付德军介绍。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如今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本钢驻村工作队队长耿进芳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8年,本钢一次性投入5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建设,为石虎子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扩大无公害温泉富硒大米种植面积100亩、增加建设20亩无公害五谷杂粮种植基地;建设750平方米标准化气调库,价格低时利用气调库保鲜,价格高时再出售,每年村集体增收可达到10万元以上;建设10亩高标准化水果、蔬菜大棚,全部种植无公害优良品种的反季节蔬菜、山野菜、水果,大棚所有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贫困户可以采取入股修建和租赁大棚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统一种植标准和销售渠道,每年每亩大棚的收益可在1万元以上。
延伸产业链 连接市场和贫困户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最稳固、最持久、最根本的途径。”石虎子村主任闫世国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自2014年本钢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本钢就把抓产业、抓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做到聚焦靶心拔“穷根”,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本钢驻村工作队在石虎子村推进实施的合作社+贫困户+绿色无公害温泉富硒大米扶贫产业、合作社+贫困户+软枣子种植扶贫产业、大户带动协调农村互助社和农发行为贫困户提供产业贷款,以及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接待特色服务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一头连接市场主体、一头连接贫困户,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拓展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激活了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目前,温泉富硒大米和软枣子两个种植合作社,带动50多户贫困户直接参与经营,其他有100多人通过在合作社打工,每户每年增收1500元以上。”聊起石虎子村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许桂萍话语之间充满奔头。
“原来咱们村外债很多,老百姓都把村委会的门封死了。现在老百姓对咱们有期望,债权人对咱们有期望,村子才真正有了村子的模样,有了产业,咱们这个‘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更多贫困户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许桂萍介绍。
“庭院经济” 托起群众致富梦
“俺们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光景。”“2016年石虎子村温泉水稻扶贫合作社成立,俺就参与进来,当年增收800多元。去年俺在合作社打工挣了1万多块钱,产业带动分红分了2000多元。”石虎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庞均一笔一笔算着自家的收入账。
在石虎子村推进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接待特色服务中尝到甜头的村民孟凡利和周秀莉一家,现在每年通过旅游接待就能增收2000元以上。走进孟家小院,门前挂着石虎子村旅游协会定点接待户的门牌,屋内的几个房间整洁干净。“到这儿来就像到家一样,吃住随心愿、饭菜无公害,大米粥、小咸菜、咸鸭蛋、笨鸡蛋、旱黄瓜……想吃啥做啥,想住多久住多久。俺村是本钢老年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这些摄影家一来都住在俺们这儿。”孟凡利说道。
不出家门就能挣钱,这是孟凡利和周秀莉一家过去想都没敢想的事情。“俺们村地理位置不占据优势,很少有人旅游往这儿来。现在好了,本钢老年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设在了这儿,为俺村制作的专题宣传片老美了,好多人慕名而来,逢上‘十一’长假房间早早就订出去了。”“等今年软枣子产业基地产果了、大棚蔬菜下来了,村里有了采摘园,俺们的生意会更红火。”憧憬起未来的日子,孟凡利两口子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本钢集团的产业扶贫让石虎子村这个贫困村和村里的贫困户,以一种更有尊严、更为自主的方式改变贫困面貌,进入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望着漫山遍野的2.31万株软枣子,付德军说,“石虎子村以软枣子、无公害温泉富硒大米、绿色蔬菜种植为核心,融入产品加工、观光休闲、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庭院经济’,一定会打造出具有石虎子村特色的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新模式。”
《中国冶金报》(2019年04月11日 01版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