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河钢邯钢: 雷锋为榜样 热血献爱心

2021-03-05 17:33:00

  记者 吴兆军 通讯员 史佳佳
  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3月4日,王东风像往常一样,又一次来到邯郸市中心血站,进行了第22次的无偿献血。
  王东风:河钢邯钢三炼钢厂连铸车间丙班作业长,是职工中学雷锋的榜样。自2005年开始献血,截至目前,连续16年无偿累计献血5800ml。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誓言。
  
                                                       图为河钢邯钢职工王东风正在无偿献血
 
  说起河钢邯钢干部职工无偿献血的故事,邯郸市中心血站站长孙国栋打开了话匣子:“邯钢不仅钢铁产品在市场上叫得响,广大干部职工无偿献血学雷锋的故事更是温暖人心。”河钢邯钢无偿献血队伍中不仅有个人献血的“独行侠”,还有一家三口一起献血的“爱心联盟”,更有一次组织400余人无偿献血的“钢铁团队”。
  一家人传承爱心齐献血
  2月25日,在邯郸市中心血站,一对身着“河钢邯钢”标志深蓝色工装的夫妻和一个女孩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坐在相邻座位上,在消毒、换口罩、填表、测温、体检后,开始献血。在机采血小板设备前,他们3人紧拉着手,相互微笑,相互鼓励。他们是丈夫尹志华,妻子申勇莉,女儿尹佳悦。
  2月中旬,邯郸市临床血液供应陷入紧张状态,邯郸市中心血站发出招募通知,尹志华一家3口便一起来到邯郸市中心血站,用热血传递一份爱心。
  
                                                       图为河钢邯钢职工尹志华一家人在无偿献血
 
  尹志华:河钢邯钢邯宝炼铁厂职工,是邯钢“红马甲”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员。2月25日这一天,尹志华完成了第27次献血,截至这天,他共献血10600毫升。10年10600毫升的献血量,若按体重为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来计量,相当于1.5个人的血液总和;若按临床用血每200毫升的治疗量来算,这些血液能唤醒53个垂危的生命。
  申勇莉:河钢邯钢一炼钢厂机械维检工,邯钢“红马甲”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员。2月25日这一天,申勇莉完成了第40次献血,截至这天,她共献血达15200毫升。14年15200毫升的献血量,若按体重为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来计量,相当于2个人的血液总和;若按临床用血每200毫升的治疗量来算,这些血液能唤醒76个垂危的生命。
  尹佳悦:“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也渐渐爱上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是第一次献血,虽然有点紧张,但是感觉很幸福。无偿献血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我要发扬传承。”
  说起无偿献血,申勇莉一脸的幸福:“献血能救治生命,是一件温暖的事情,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因。我还带动周边亲人、同事和朋友一起献血。一个人献血100次,不如让100个人共同加入,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爱心团队,我们的社会将会更温暖精彩。”
  
                                                       图为河钢邯钢“钢铁团队”在无偿献血
 
  “钢铁团队”传递正能量
  今年初,受疫情及天气影响,河北邯郸市街头采血量下降,而临床用血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血库库存紧张。
  为缓解邯郸市中心血站血液紧张的局面,1月26日、27日,河钢邯钢号召广大职工冒着严寒在接种疫苗前参加无偿集体献血。
  河钢邯钢组织职工1月26日在河钢邯钢邯宝二服、1月27日在河钢邯钢一服进行集体献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主动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撸起袖子,为生命“加油”。河钢邯钢“红马甲”无偿献血服务队,对献血职工进行全程服务。两天共416人进行了全血捐献,共计无偿献血166400毫升。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今,河钢邯钢人义务献血人数累计10000余人次,献血总量超过200多万毫升,救助生命数以千计。”孙国栋介绍说。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是雷锋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有着60多年优良文化传统的河钢邯钢人,把无偿献血当成一种社会美德,他们以满腔的热血浇灌着生命的“绿洲”,让道德的丰碑万古长青。他们通过无偿献血的方式践行雷锋精神,为社会传递爱心和力量。“当邯郸市血库出现应急情况时,当病人出现特殊血型要求时,邯钢人就会冲在最前面,积极救助急需输血的人。他们是当代‘活雷锋’!”孙国栋感慨地说。
  据了解,在河钢邯钢,无偿献血的学雷锋群体或个人灿若群星,以贾陆明、尹海兵、张建波、尹志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无偿献血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邯钢“献身邯钢,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怀,也成为了河钢邯钢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靓丽名片。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温晓霞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