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旭宏
呵护职工身心健康,解决职工心理矛盾,持续推动安全工作向纵深开展,是中国宝武太钢开展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的初心和使命。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以来,太钢通过构建“三三三”工作体系,即设立观察员、疏导员、专员3个工作层级网络,搭建关爱小屋、网上在线服务、健康理念植入3个平台,创建专业人才培养、日常工作运行、组织资源保障3个机制,形成自上而下全覆盖、网格化的日常心理援助系统,在增强职工心理资本、提升职工工作绩效、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太钢员工心理援助计划领导组副组长、太钢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齐军山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太钢以关心关爱职工,服务生产发展为宗旨,持续推进EAP工作,职工心理健康意识和防御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各单位EAP观察员、辅导员、专员和服务团队运作有序,相信新形势下,随着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必将进一步筑牢职工安全防线,为企业改革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小屋”里的心灵小憩
3月28日,太钢EAP工作组专员、援助项目开发负责人、营销中心关爱小屋专员张培俊像往常一样来到关爱小屋,对职工进行心理压力测试和心理疏导。
张培俊本职工作是太钢的一名营销人员,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绘画分析师、危机干预师、行为训练师。除了本职工作外,他还负责对太钢各单位心理观察员、辅导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组织开展“雨中人绘画测试压力”“我的情绪我做主”“亲子共画、绘画识心”等系列主题绘画心理分析沙龙活动。他说:“太钢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以来,职工心理辅导和服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关爱小屋发挥了重要作用。关爱小屋集‘心理测评、心理减压、心理咨询’为一体,引进心理测评系统和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配备了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硬件设施和专业人员,把绘画心理分析作为特殊人群压力筛查的辅助手段,实现准确筛查、及时疏导,旨在为职工提供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关爱,这一目的基本达到了。”
正在进行心理压力测试的营销中心职工高福生说:“自从单位的关爱小屋投运,他和许多职工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这里真的是身体和心灵放松的好地方!”
据了解,太钢目前已投用23个关爱小屋,服务范围基本实现全覆盖,已累计服务职工达2.5万余人次,到小屋小憩成为许多职工的工余首选。
特殊群体 特殊关爱
太钢将因个人情感、家庭矛盾、子女就学等造成的职工心理问题纳入EAP工作服务内容,对困难群体、单亲家庭、离婚家庭等特殊群体实施重点关注,建立EAP重点人员关注台账,明确记录职工姓名、年龄、所在班组、有何种疾病、不良嗜好、关注内容、责任人、采取措施等。太钢根据职工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切实增强了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
太钢尖山铁矿成品动力部主泵作业区的武慧刚是从护矿队转岗过来的,由于现岗位与原岗位作业差别明显,加之其年龄偏大,转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很不适应,心理压力大,时有心悸失眠。矿部、作业区、班组将他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帮扶,内容涉及岗位操作技能、安全防护、生活、思想、心理健康等多方面,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关爱,逐步走出恐惧、自卑情绪,不仅胜任了岗位工作,还发挥了现场整治的特长。
同在尖山铁矿斜井作业区井下运输班的李宝忠,是在重点关注下提前干预的直接受益人。斜井作业区通过实施职工情绪和健康关注,准确掌握了每个职工每天上岗前的情绪状况和健康状况,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事先干预。结合岗位工作特点,作业区为43岁以上职工配备了速效救心丸,为低血糖人员配备糖块,要求上岗前必须随身携带。2018年4月的一天,46岁的李宝忠在工作中突发心梗,倒在设备旁。工友发现后,立即给他服用了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并及时送往医院,李宝忠经抢救脱离危险。
疫情下的心理助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太钢充分发挥省级心理健康咨询示范基地的作用,各级工会EAP组织主动作为,利用报纸、宣传栏、微信群等广泛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新型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压力调适方法。针对疫情期间部分职工存在的焦虑、失眠、恐慌等困扰,各单位工会心理咨询师利用微信、心理热线、网络直播、心理咨询App等工具,开展线上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建立职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提供科学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服务。太钢总医院还及时成立钉钉群,组织直播讲课,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援鄂、援山西省传染病院医务人员录制心理调试视频,及时普及防疫知识。
疫情发生后,一些居家隔离职工产生了心理应激反应,各单位EAP工作团队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为有紧急需求的职工提供压力调适服务300余人次。部分单位通过平台发送健身操视频,还有单位组织撰写了《疫情心理防护九问九答》《给复工返岗职工调整心理的几点建议》等文章,关爱职工心理健康。
《中国冶金报》(2021年4月14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