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师行边防”实践队探访腾冲国殇墓园

2023-07-04 13:47:00

  七月二日,腾冲虽处于仲夏,在远离尘嚣的叠水河畔、小坡下,却有林清风、满微雨。

  “国殇墓园”——人们这样称呼这片英雄长眠之地。青石上的苔痕提醒我们,这片比共和国更年长的土地确实已经在心怀使命的人们的守望下度过了漫长的光阴。墓园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修竹掩映,松柏常青,郁郁的树冠早已能够遮蔽天光,仿佛无情之草木也自发为此地营造出安眠的氛围。逝者如斯,他们永远年轻,永远抱着最纯粹的无悔之心入睡,留时光漫漫,后人怅惘。

  

  (图一:国殇墓园 钟声)

 

  在正式前往祭奠之前,我们实践队一行人和众人一起被引入滇西抗战纪念馆的展厅。残酷的侵略与悲壮的反抗、青春的生命与无常的牺牲在这里如此激烈地碰撞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绍不及锈迹斑斑的无言军刀动人。人们一边观赏一边低声交谈,跨出一步也许就途经了一位战士的一生。玻璃幕墙多多少少将历史厚重的吐息封存在内,使人们产生与己无关的错觉。可想到滇西边境自古以来遍布瘴疠阴霾的丛林和从未中断的为了家与国而流的血,我们就从深深的共鸣中听到警钟长鸣,从侥幸与逃避中清醒,感受到了所谓使命的沉甸甸的分量。

  绕出展馆,空间瞬间空阔了起来。在“碧血千秋”青蓝色碑文前驻足片刻,拾级而上后就迈入了铭刻着9618个名字的“忠烈祠”。祠堂里供奉的不是神仙偶像,也不是祖宗先人,而是无数染红山河的年轻的鲜血。我们看到,无人不在石碑前停下脚步,带着肃穆的神情一一阅读这些看上去与普通人一般无二的名字,迟疑地伸手想要触摸,却又因为害怕侵扰英灵的安宁而缩回。

  

  (图二:碧血千秋)

 

  自忠烈祠右侧鱼贯而出,草木愈发葱郁,游人窃窃的私语终归寂静,大家都升起了一种强烈的预感。我们在沉默中行进,内心思绪生,却都在看到满山墓碑的一瞬间归于空白。当内心的冲击过于强烈的时候,人类的表达方式,无论言语的或是无言的,都无法代表此刻情感的万分之一。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与面前灵魂的队列。

  这里的陈设展馆内简单了太多,石碑上的介绍也只有寥寥几行——这也许是因为碑文和我们一样因为震撼而失语,也许是因为,这里并不需要冗余的文字。这里,只要有他们就够了。他们站在这里,如出征时一般排成整齐的队列,人人手持带泪的白菊花;他们睡在这里,睡在国泰民安的梦里,林间的风声与隐现的松鼠是他们的笑声与笑颜。雨雾蒙蒙,如一条玉带缠绕在林间,为每一方矮矮的墓碑披上雪白的轻纱。我们蹲下身,和每一个名字面对面,仿若拨开历史的面纱,走到每一位烈士的面前,与他们——历史最细微最深刻的注脚——发生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对话。在国殇墓园,每个人能从墓碑上读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图三:烈士墓碑其一)

 

  一步一步,我们登上了沉默的战士们拱卫的山顶。“民族英雄”的石碑矗立在这里,是后人为他们所下的铿锵有力的定语。每个人都自发地缓缓绕碑一周,仿佛是一种独特的奠仪。尔回身,回望来时的路,在山顶开阔的视野下,骤然想起被称为“民族英雄”的他们,大多是和我们一样的年纪。队伍中的退伍兵突然说道:“这几排都是上等兵。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年轻。”他说完这句话就不再开口,平淡的声音飘散在风里。

  

  (图四:师行边防实践队退伍老兵向纪念碑敬礼)

 

  随后,就是献花、祭文与誓言,年轻的嗓音着“魂魄毅兮为鬼雄”,盼望满山的英灵来听,听听盛世安泰,荣光不灭,传承永续。从前坐在教室里读书千遍,我们却从未像此刻一般深刻理解什么叫“国殇”,什么叫“哀而不伤”。毕竟,教科书讲不透的,满山的墓碑会替他们讲。

  离开山顶,大家仿佛从一场大梦中惊醒。一行人渐渐攀谈起来。一位老人带着淡淡的骄傲,向我们提到,他的外公作为远征军上过缅甸的战场。“那么,您是为此专程来到国殇墓园参观的吗?”老人摇摇头:“外公几乎从来不提从前的事情。我来这里,只是因为……”他迟疑了一下,“因为一种情怀。我到各地去旅游,凡是附近有红色遗址的,都会拐过去看一看。”

  他突然沉默了。我们也一起驻足。细雨已在不知不觉间隐去,天光下泄于林间,一束光打在斜前方的墓碑上。璀璨的露珠从金色的菊花瓣上滑落,立在墓碑上的松鼠用尾巴过烈士的名字,蹦跳着藏到柏树后面去了。

  

  (图五:烈士墓碑其二)

 

  (徐优 王梓仪 蒋灯赞 文彦之 北京师范大学“师行边防”暑期社会实践队 报道)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温晓霞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