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重钢:从铁血西迁到改革新生

2025-09-16 09:48:00

  ​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关键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回顾中国国有企业以工业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历程。不但是为了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也是为了缅怀曾经为中国独立作出巨大牺牲的国有企业前辈和先烈,更是为了在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让国有企业在发展新生产力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当时一边安装设备,一边生产,一边还得躲避轰炸,每天都要注意高处挂出红气球没有,如果挂了,就预示着日军很快就要丢炸弹了。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多一些钢铁出来支援兄弟兵工厂,多出产一些子弹、枪炮,好狠狠地回击日本侵略者。”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以下简称“钢迁会”)老工人宗友生前回忆。

  钢迁会是重钢的前身。如今,这家从抗战炮火中走来的老牌钢企正在中国宝武大家庭中经历新一轮的改革重生。

   

  铁血西迁

  重钢的源头,可追溯至1890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及其后组建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而成)。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炼钢厂(前身为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迁至武汉汉阳铁厂旧址产。然而战火迅速蔓延,1938年3月,国民政府成立钢会,使之肩负起将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炼钢厂、六河沟铁厂等企业的核心设备西迁入川的重任。

  在招商局、民生公司等支持下,满载生产设备和物资的钢迁会船队在长江中逆流而上,冒着日军战机的疯狂轰炸转运重庆。途中,仅旧式木船就损毁185艘,23名工人牺牲,58人受伤,损失随船火砖、钢轨、铁件1300多吨。最终,5.68万吨关键设备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重庆,保住了民族钢铁工业的命脉。

  1939年2月,钢迁会下属的第一个钢厂——临时钩钉厂——率先在重庆投产。随后,炼铁炉、炼钢炉等次建成投产,百年重钢的故事在战火纷飞中开启新的篇章。

  在重庆,钢迁会建成抗战大后方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基地。据相关媒体报道,1940年至1945年钢迁会的主要产品,分别占抗战时期大后方铁产量的90%、钢的65%、钢材的40%,奠定了“军工自给自足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钢会的地下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先后将钱伯甫、钱克昌等地下党员“安排”进钢迁会,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其后,郑炯、徐世森、江竹筠(江姐原名)中共地下党员先后进厂,秘密开展工作。

  兴企报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钢迁会发展而来的重钢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生产。在新中国前30年,重钢一直将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1950年5月,重钢轧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根钢轨。同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开工。当时,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领导修筑成渝铁路,重钢承担了轧制成渝铁路所需全部钢轨的任务。

  1952年5月19日,重钢提前11天超额完成了成渝铁路全线505公里所需重轨的轧制任务,获得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颁发的第一张一等奖奖状。此后,重钢还参与了内昆铁路、天成铁路、兰新铁路等十几条铁路的建设。在近些年解密的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发现了大量有“重钢”字样的钢轨和垫板实物。

  1958年3月28日,毛泽东主席专程视察重钢。他来到轧钢车间,专注地观看工人们操作轧钢机。他还鼓励工厂职工多搞机械化运输。此后,著名全国劳动模范黄荣昌响应号召,在党组织领导和工友支持下,革新各种机器设备372台(套),大大提高了工厂机械化水平。

  1964年,重钢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R6-1700毫米弧形连续铸钢机、第一台700毫米钳式行星轧机。次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视察重钢时称赞道:“这是两件好事、两件大事。”

  改革开放后,重钢扮演了改革先锋的角色。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选择了重钢等6家国营工业企业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从而拉开中国国企改革的序幕。次年,改革从四川推向全国,到1980年全国试点工业企业达到6000多户。

  重钢先行先试,突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禁区,率先自销计划外钢材,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此后,该公司又率先试行经理、厂长负责制;首家发行企业债券;首家通过补偿贸易筹集技改资金。

  重钢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走在全国前列。1994年,重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两年后,该公司建立起母子公司体制,在主辅分离、股份制改造、循环经济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多改革成果和实效。

  改革重生

  2006年底,重钢集团核心子公司重庆钢铁启动钢铁主业环保搬迁,以此为契机,该公司将年产能从300万吨扩大至600万吨。新基地于2011年投产,而这并非扩张的终点,两年后该公司年产能又上涨至830万吨。但钢铁行业很快遭遇市场寒冬,因巨量的产能面对惨淡的市场,加之搬迁带来的巨额投入,重庆钢铁财务负担异常沉重。

  2017年4月5日,重庆钢铁因连续两年巨亏,重钢集团会同专业团队反复分析论证,认定司法重整才是转危为机、涅槃重生的最佳路径。此次司法重整以法制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式成功化解了债务危机,资产负债率降至30%左右。重整当年,重庆钢铁即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3.2亿元,其产钢量也恢复到411.1万吨。2018年,重庆钢铁再接再厉,无论产量规模还是利润水平,均创下搬迁后的历史新高。

  2020年9月16日,重庆钢铁加入中国宝武大家庭。然而,重庆钢铁很快面临行业寒冬的严峻考验。2022年—2024年,该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承压,连续三年深陷亏损困局,处在退市关停的边缘。

  危难关头,重庆钢铁在中国宝武的领导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践行中国宝武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精益运营模式,蹚出了一条以极致效率实现极致成本的生存之路。与此同时,重庆钢铁惯性思维转变为破局思维,坚定不移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道路。2025年,重庆钢铁大幅减亏,同年5月、6月、7月连续盈利。重庆钢铁的破局重生,生动诠释了精益运营与协同整合的实践价值。

  重钢重生是中国宝武“海纳百川”的一个缩影,该公司吸纳了宝钢、武钢、马钢、钢、韶钢、钢、太钢、中钢、新钢等众多企业。如今,中国宝武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中国宝武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24年,该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的10家央企之一。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温晓霞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