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腾 房超
近日,看到山钢集团的一份周工作例会督察通报后,山钢集团某二级公司的督察联络员小刘懵了。
“在沟通交流方面费时费力费劲,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份督察通报中批评该二级公司的每一个字,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小刘喘不过气。
与该公司一起被通报的还有山钢集团3个总部部门和1家二级公司。从沟通交流的障碍重重到工作落实信息的简单粗暴,从工作态度的马马虎虎到工作落实的松松垮垮,这份通报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剑指涉及单位和部门的要害。
“真是一针见血,问题找得准!”“这是最严厉的通报,更有说服力!”“督察办动真格的,工作落实容不得半点含糊!”……督察通报下发后,在山钢集团干部职工中得到了广泛的正面评价。
“不止是红红脸、出出汗,近期工作推进得快与慢、工作落实得好与坏、工作成效的多与少,在督察利器面前,一览无余。”小刘说。
督察这把“利器”一融入山钢集团,就表现出刚柔并济的鲜明特点。山钢集团督察办坚持用督察抓落实促发展,一方面以“正面激励、正向引导、有效沟通”为主,对各单位各部门在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一开始以电话提醒、通报提醒的方式告知,以适当的督察提醒、提示,感知、感化;另一方面,通过“严督察、严考核、严问责”,坚持问题导向的发现、剖析、整改机制和结果导向的督察绩效评价机制,以严格的刚性督察,保持督察外力足够强大,推动工作落实力和执行力有效提升。
上述督察通报下发之前,山钢集团督察办分别对通报里的5家单位和部门做了2次~3次不等的提醒。
“当提醒已经无法撬动工作落实的杠杆时,必须用疾风骤雨般的通报批评,让落实更有力度、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工作又好又快执行。”山钢集团督察办主任顾士刚表示。
通报下发后,5家单位和部门迅速整改落实。有的单位开专题会研究分析问题症结,举一反三,专人专班跟踪落实,确保问题有效整改、措施有效落实、成果有效落袋;有的单位在督察通报下发当天,就由分管领导带着督察联络员上门“取经”,与督察办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找差距,坚定了落实整改的决心;有的单位以督察通报为契机,建立问题整改工作机制,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整改再整改,提升再提升;有的单位建立内部跟踪落实工作制度,以问题的有效整改,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有的单位内部下发考核通报,对相关人员给予500元~1000元不等的扣罚,凸显问题整改的决心。
“就是因为前段时间某些方面的原因,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小刘说,“督察通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把问题以公开的形式告知,实现了以问题促整改、以整改促成效、以成效促发展。”
随之而来的,还有通报中5家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落实整改报告,从原因分析到整改举措,从机制创新到长期坚持。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山钢集团总部某部门负责人看来是用督察抓落实的有力印证。他表示:“当一系列隐藏的问题暗流涌动时,这些问题就是一个个隐性‘炸弹’。通过督察这种方式,把一个个‘炸弹’排除掉,就是为工作落实扫清障碍,为改革发展提供支撑。”
在之后的周工作例会督察通报中,5家单位和部门加入到被通报表扬的方阵。“我们把督察融入企业精细化管理之中,通过算账督察,从量、质、效上量化评价,正确区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快干慢、干好干差‘四个不一样’,让督察创造价值。”顾士刚表示,下一步山钢集团将塑造刚性、柔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督察力,把“打造利益共同体”作为督察工作的重点,逐步实现由惩罚机制到激励机制再到共享机制的转变,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实现督察外力与员工内生动力完美结合,使员工自觉自悟、自动自发,顺势而为,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执行力文化。
《中国冶金报》(2024年08月14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