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江西省第一炉铁水的诞生地,方大萍安钢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工艺优化和技术攻关突破,2025年形成了全领域科研覆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创新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2025年以来,方大萍安钢铁已开展43项科研项目,覆盖铁、钢、材全工序及自动化、检测等多个领域,包括经济用矿冶炼、焦炭供应体系化建设及性价比、高炉长效稳定顺行、转炉炉型动态控制、螺纹钢筋高效轧制、设备运行参数监控平台开发等课题,形成“批次推进、重点突破”的科研机制。所有项目均设立明确目标、责任人与跟踪人员,确保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成果落地。
方大萍安钢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生产、检测、物流等环节智能化升级。在检测领域,AI成为技术人员的得力助手,提升了检测效率与准确性。物流管理方面,企业自主研发的GPS在途跟踪系统实现“秒级采集”车辆位置与停留时长,结合Redis内存数据库与AIS船舶动态数据,构建起全智能管控体系,成为物流管理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在智能产线上,安源炼铁厂混匀料场智能控制改造工程完成验收,成为企业首例散料堆场无人值守平台。该平台整合HMI与3D虚拟交互技术,实现料场三维可视化管理与自动堆取料操控,彻底改变了传统作业中劳动强度大、流程运转效率低的局面。引进数控堆焊设备进行工件制作、辊坯修复,不仅实现了自主堆焊,还提升了生产加工效率,降低了采购和维护成本。
与此同时,来自一线的创新实践,将员工的“金点子”持续转化为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能。如安源炼铁厂“焦炭大棚除尘灰送喷煤球磨机制粉”项目,合理利用除尘灰,变废为宝;动力厂“安源生产区空压机组优化节能改造”项目,通过改接管道,优化空压机运行模式,每天节电上万度;安源炼铁厂高炉热风布袋除尘氮气反吹节能改造、180平米烧结脱硫调整操作降低电耗、烧结点火器增加风量改造,以及湘东轧钢厂湘东高棒精整双位卸料机改移钢机改造、安源轧钢厂优化高线轧制节奏降低轧线空转电耗、制氧厂水泵房运行模式优化等项目,均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方大萍安钢铁,“人人愿创新、人人能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据统计,2025年1-9月,方大萍安钢铁深入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实施1633个项目,累计创效887万元。其中176项获公司级奖励。截至目前,企业已拥有57项国家级专利。“小创新”结出了“大效益”的硕果。
从装备升级到系统赋能,从工艺优化到全员创新,方大萍安钢铁在70余年的发展积淀中,不断注入科技创新的时代基因,推动企业从传统生产不断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迈进。(李婀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