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中国五冶:唱响冶金建设绿色化、智能化之歌

2021-01-11 11:07:00

  本报通讯员 伍宣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如今,钢铁工业正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冶金建设的内涵也从传统的大规模建设转到以绿色、智能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近年来,中国五冶集团紧跟这一趋势,不断加大先进建造技术的应用,为建设智慧、节能、环保的钢铁企业“添砖加瓦”,唱响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绿色化、智能化之歌。
  走冶金建设“绿色发展”之路
  在国家全面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大环境下,中国五冶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在全国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改造中担当“主力军”,先后承建宝钢、首钢、鞍钢、武钢、马钢、太钢等钢铁企业的焦炉、烧结、原料煤棚、筒仓、废水处理等一大批节能环保改造项目,为全国各地钢铁企业防尘降噪、净化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履行了中国五冶集团的央企社会责任。
  比如,在烧结产品领域,中国五冶承建的宝钢股份1号、2号烧结整合大修项目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绿色环保、设备最先进的烧结机组。此外,其承建的越南台塑河静钢铁厂烧结机项目成为当时东南亚最大型的烧结工程,有力提升了中国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五冶在项目施工中大力推行绿色施工。对新开工的每个项目工地,他们分别采用砂土覆盖、路面硬化、空余场地绿化、喷雾降尘等措施控制扬尘;采用减少夜间作业、使用低噪音设备、设置噪声监测点等措施控制噪音;同时,他们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现场的光污染、水污染,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据悉,中国五冶承建的宝钢焦炉、原料煤棚、硅钢、湛钢炼焦等多项工程被评为业主单位标准化样板工地及省市级文明标准化工地,彰显了央企在国家环境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唱响冶金建设智能化之歌
  近年来,中国五冶一直坚持技术为先,借助现代虚拟建造技术、模块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手段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宝钢股份原料煤棚项目在无经验可借鉴、技术有待改进和设计不成熟的困难条件下,中国五冶组建了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攻克了大跨度网架施工技术难关,其胎架施工整体滑移技术不仅提高了数倍功效,降低了成本,而且较好地确保了施工安全。其成果《大跨度网壳式胎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技术创新成果”。
  面对16个月要完成1座600平方米烧结机安装的新课题,中国五冶组建了以项目总工程师、施工经理及各专业经理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在项目开工两个月时间里研发出了大型烧结机快速安装技术,解决了原来需要22个月才能完成安装问题。其《大型烧结机快速安装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安装行业科技创新一等奖,也确保了中国五冶烧结施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宝钢股份煤场E、F料条改建筒仓工程仓顶结构施工中,中国五冶牵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发新工艺,改变国内传统的搭设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法,形成了“混凝土筒仓仓顶贝雷架吊模施工关键技术”,在确保了仓顶施工安全及质量的同时,单仓节约费用约20万元,并且比计划工期提前73天完成工程本体全线封顶这一重要节点。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大直径、高耸混凝土筒仓建设中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为中国五冶顺利中标马钢筒仓工程一期、二期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多年来,中国五冶主编及参编国家规范标准6项,形成国家级工法5项、省部级工法36项,获得专利230余项;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节能环保焦炉,以及具有先进工艺和节能环保性能的全球最大捣固焦炉等“钢铁重器”。其中,湛钢1号、2号高炉系统焦炉采用了领先的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成功确保了世界上第一套、我国首个应用实施并建设达标的焦炉烟气低温脱硫脱硝工业化示范装置如期投用,为打造“花园钢厂”贡献了力量。
  同时,中国五冶还围绕烧结、球团、冷轧、原料等优势产品深耕细作,形成了烟气循环系统安装新工艺、球团“风幕堵料”新技术、大型焦炉安装新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为宝钢股份建成我国规模最大、最绿色环保、设备最先进的烧结机组和为首钢建设我国环境最好的无尘球团产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并打造了一批“节能型”“零排放”生产线。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