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方大九钢:用蓝天白云描绘绿色发展画卷

2021-02-23 15:00:00

  钢城大道洁净清新,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矗立的180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硝塔指向的碧蓝天空中,浮着朵朵白云,令人满目舒适……初春的方大九钢十里钢城,呈现一幅蓝天白云的美丽画卷。
  作为沿江企业,方大九钢从2016年开始按照京津冀最严的环保标准进行提标改造,针对钢铁企业的主要污染排放物,粉尘、废气等多措并举,以“治气、降尘、净烟”为重点,紧盯重点、瞄准源头,精准施策、精准治理,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钢城上空白云袅袅、蓝天常在,彰显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浓绿底色。
  治气净烟护蓝天
  烧结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工序,也是钢铁企业大气治理的重点环节。该公司安环部相关人员介绍,烧结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粉尘、硫化物及氮氧化物,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不仅会造成酸雨污染,还会引发光化学烟雾,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烧结烟气脱硝已成为钢铁企业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方大九钢全面加强废气管控,按照超低排放标准进行技改,企业分别于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投资9000余万元,建成了两台180平方米烧结机及一台238平方米烧结机脱硫装置,在全省冶金企业中率先实现了烧结全烟气脱硫。2018年,企业在原有烧结脱硫塔基础上实施烧结脱硫备用塔的工程建设,成为全国极少数建成烧结脱硫设施“一用一备”的钢铁企业,成功将烧结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降低至50 毫克/立方米(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以下。
  清洁生产不止步。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的方大九钢,又投入巨额资金于2018年底完成了烧结脱硫湿电除尘系统建设,烧结烟气从原有的“除尘→脱硫→排放”流程升级为“除尘→脱硫→再除尘→排放”,进一步降低了烧结工序颗粒物排放浓度。
  为进一步做好烧结工序环境治理工作,2019年10月份,该公司根据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投资近8000万元启动东区烧结烟气脱硝设施建设,采用国际上最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烟气净化工艺,烧结烟气经电除尘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塔及湿电除尘器处理后,进入脱硝系统经冷凝、加热、GGH换热及催化还原反应等净化处理,将烟气中氮氧化物降低至50毫克/立方米以下,达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并同步实现烟气消白效果。2020年8月22日成功投入使用,这一时间比国家要求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年限提前近5年。
  “脱硝设施没有投运前,处理后的烧结烟气呈白色,现在烧结烟气已经实现了‘脱白’,更环保、更洁净!”该公司安环部工作人员介绍。
  减排降尘造“绿”城
  “刚来的时候,厂区到处都是灰扑扑的,走在路上看见的都是戴口罩的‘蒙面人’,树木上、路上都是厚厚的一层灰。这些年改造提升现在已经成了国家3A旅游景区,尤其是走在沿江的‘最美岸线’上,到处绿草茵茵,空气格外清新!”方大九钢员工老杨回想起重组前和如今的厂区环境变化,感慨中透着满满自豪。
  从“灰城”到“‘绿’城”,得益于企业降尘量的大幅减少。对比2010年,当前方大九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达到88.2%,厂区降尘量同比下降88.1%,背后是企业围绕“减排降尘”做的大量工作。
  该公司安环部工作人员介绍,自2012年辽宁方大集团重组九钢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进行大气环境治理,陆续投入运行了原料场密封大棚、烧结机头电除尘、烧结配料水浴除尘、转炉三次除尘、原料转运站布袋除尘、原料场进出口车轮清洗装置等30余套环保设施。其中2018年投资2.09亿元启动原料场棚化密封环保改造,2019年1月全部正式投入使用,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要求时限提前1年;主动投入5700多万元实施废钢场改造升级,所有露天废钢场、原料场全部实现封闭环保管理,全面改善了生产区域和厂区周边空气质量,让企业员工和周边群众都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在强有力的管控下,现在的方大九钢十里钢城上空白云袅袅、蓝天常驻,灰尘少了、空气净了、环境美了、钢城绿了,厂区还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教育研学基地和旅游网红打卡点,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环境的巨大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转变带来了强大绿色动能,转换为企业的发展内涵与软实力,使“九钢制造”产品更加“绿意盎然”,受到市场青睐。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汛情挑战,方大九钢逆“疫”而上,开发优质品种钢10余个,与多家重要客户纷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产品直供大型重点工程项目。
  蓝天白云下,方大九钢的生态优势正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一幅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来源:方大九钢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