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从“傻黑粗”到“绿富美”——方大九钢多管齐下保护地球环境侧记

2021-06-17 10:34:00

  本报通讯员 欧青 吴益凡
  “6.5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坐落在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方大九钢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20余名地方乡镇、企业代表走进该公司“取经”,探访这座传统钢城从“傻黑粗”到“绿富美”的奥秘。作为沿江企业,方大九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加快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步伐,从净污水、护蓝天、靓钢城等方面多管齐下,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生机盎然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成为地方绿色发展的标杆。
  从源头治理污水
  “硬度89、铜离子未检出、锰离子未检出、PH值7.12偏弱碱性……远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2006规定的每升水中硬度不超过450、铜离子不高于1.0毫克、锰离子不高于0.1毫克、PH值控制在6.5~8.5之间的标准。”6月5日,笔者走进方大九钢深度水处理中心看到一张水质检测报告,这是饮用水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该公司处理后的污水出具的检测结果。
  从工业废水到可饮用水,充分彰显企业爱护地球水资源的坚定决心。身处长江沿岸,该公司从2018年起按照国家环保最新要求,制订了全新的水质管控提升方案,针对钢铁企业主要污染废水从源头上实行多重措施,全力实现清洁生产,并力争实现达标污水近零排放。
  “从源头治理污水,是我们方大九钢始终坚持的原则,绝不让一滴未处理、不达标的水排向长江。”方大九钢安环部副部长彭智良说。
  为守护长江一江春水,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同步配套建设了9套净环水处理设施、12套浊环水处理设施、2套终端污水处理设施、1套深度水处理设施,集中收集、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厂区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每小时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00吨,确保废水达标。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厂区大门处设立了环保数据公示牌,环保监测系统与省、市、县实行并网监控。“我们还在实现废水循环利用上下功夫,有部分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彭智良介绍。
  据了解,该公司处理后的工业污水,各项水质完全满足各工序生产工艺要求,还在终端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增设了水处理设施二次回水利用管线,最大限度地实现循环利用,整体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突破98%,成功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另外,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污水深度处理工程,采用超滤、反渗透等水处理工艺进行水质深度处理,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可饮用的标准。
  防、治两手抓
  6月3日,在180烧结脱硝现场,该公司炼铁厂技改办李丹正在巡查设备。“2020年8月22日,我们新建的180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硝工程正式热负荷试车成功。”李丹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近8000万元,采用国际上最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烟气净化工艺,使烧结烟气提前实现按照2025年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同时可解决烟囱排放口存在的白色烟羽问题。
  为杜绝大气污染,该公司防、治两手抓。该公司加强能源管控,减少大气排放,尤其是针对各个原燃料、废钢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采用封闭式管理的方式,消除露天存放带来的粉尘大气污染。文意萍是该公司炼铁厂东区原料车间的设备副主任,他亲眼见证并参与了原料场从露天到全封闭式大棚的巨大变革。2018年,该公司投资2.08亿元启动原料场大棚封闭式管理,东、西区原料场总共占地面积超过19万余平方米,采用棚化封闭改造技术,对东、西区两个料场进行料场棚化改造、高压线路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东、西区原料场将从之前的露天状态转变成现代化钢结构室内料场,既从根本上解决露天料场带来的扬尘等问题,每年还可减少露天料场矿粉、焦炭流失损耗,进一步节约和利用资源。
  既要防污染,更要治废气。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该公司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大气治理,进行环保提标改造,重点废气管控环节烧结脱硫设施实现了“一用一备”(使用一套、备用一套),实施切实保障了脱硫设施做到100%同步运行。彭智良介绍,2020年烧结烟气脱硝设施成功投运,这是公司在实现烧结脱硫设施一用一备、新建两套烧结脱硫湿电除尘器后,在烧结烟气处理方面完成的第三轮环保升级技改,引领了江西省烧结烟气超净排放改造技术实施。
  提升厂区绿化率
  “2016年以来,我们投入巨额资金,对厂区全面实施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仅2016年就在厂区主要道路铺设路沿石3万余米、完成9万余平方米裸露泥地等硬化工作,使厂区环境焕然一新。”彭智良说。
  实施“四化”工程只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该公司相继实施了绿化升级改造、生态景观园建设等10余个环境提升项目,新种香樟、桂花等各类绿植80余万株,铺种草皮及植被31万平方米,厂区绿化率超过30%。
  坐在旅游观光车上穿梭行驶,来该公司旅游的游客既可观看到钢铁从烈火中涅槃的火热场景,又能欣赏到鄱阳湖畔与长江沿线的美丽风光,“钢铁景区”已成为企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