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邹汉平
今年初以来,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公司按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精心制订《长江大保护行动方案》,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导思想,坚持从固废管理、码头管理和煤控管理入手,将钢厂建设融入长江大保护。
固废不出厂
在钢铁生产工序中,该公司每年有大量的固体废物产生。该公司一方面加强内部危险废物在产生、收集、运输、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流程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严格环境风险防控;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外部城市废物消纳能力,进一步扩大城市固废协同处置总量。该公司对含铁类资源按照“应返尽返、应回尽回、就近返用”的原则,走加工返生产利用的通道,7月份,炼钢钢渣环保改造项目已经全部建成投运,实现了炼钢污泥、瓦斯泥、炼钢除尘灰等高锌含铁尘泥安全利用,可使今年的固废返生产率由16%提高至25%以上。该公司通过加强危险废物的合规管理,充分利用危险废物信息化管控系统,强化危险废物产生、运输、贮存和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控,确保危险废物处置流程合规、手续齐备、档案完整、100%合规处置。
该公司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等相关规定,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充分利用公司各类冶金炉窑开展危废内部协同处置攻关,减少危废处置。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大力推进固废堆场合规性治理,加快内部危废应急库的建设,今年利用厂区废弃的旧厂房改造成危废标准应急库,增大内部处置容量。对社会外部,该公司进一步推进社会大宗固危废消纳,在消纳公司内部危废的情况下,开始接纳社会上的铁质废桶类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实现钢厂与社会互惠互利。
推动码头建设朝绿色方向发展
该公司有6个码头建立在武汉市青山区江段,每年有1000多万吨的原材料物资从这里进出。其中,矿石、煤炭等物料从长江码头通过皮带运转输送至工业港料场的过程中,易产生扬尘污染长江江面和周边环境。为此,该公司立足长江大保护,通过组织码头皮带输送机组的环保升级改造,不断消除皮带回程带料,二次扬尘减少,提升了物料输送无组织控制设施水平。同时,该公司还完成了青山区江段工业港1号~4号码头皮带输送机的环保升级改造,大幅减少了青山区江段的码头扬尘污染源。为了控制码头污染源扩散,该公司在工业港码头区域建设了生活污水回收项目,加装了靠港船舶生活污水、含油废水接收装置,及时拦截靠岸船舶的各类污染源。在码头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方面,该公司建立了船舶和码头设施的检修维护台账,保障工业港码头布袋除尘器可靠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为了推进青山区江段的绿色码头建设,该公司以景观形象提升工程为载体,按照《厂区景观生态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路线图,建立了码头环境网格化点检“两个全覆盖”体系,制订码头绿化覆盖率提升≥3%的绿化养护行动计划,努力将青山区江段码头打造成长江两岸的绿色标杆码头,推动长江两岸的码头建设朝着生态、绿色方向发展。
全面推进碳减排行动
为了让碳减排成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支撑,该公司从煤控管理入手,全面推进碳减排行动。结合中国宝武集团与武汉市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自身实际,该公司精心谋划耗煤量控制,不断减少煤炭消耗的排放总量,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该公司相关二级单位通过实施煤炭替换技术、调整产品结构、节约用煤等技术措施,满足武汉市政府的煤控政策要求,坚持从5个方面抓控煤管理:一是利用工艺装备结构调整,优化以煤炭等碳基化石燃料为绝对主导的能源结构,并新建屋顶光伏系统、适度扩大天然气和外部绿色电力等清洁能源的外购量。二是进一步降低铁钢比,在煤炭总量受限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加大废钢比等措施,提高粗钢产量,降低后道工序对铁水依赖度。三是通过炉况稳定占高炉能源消耗85%左右的燃料比,并进一步降低燃料比,减少高炉总用煤量。四是探索研究高炉替代使用兰炭、外购焦炭,通过外购兰炭、焦炭替换部分高炉用喷吹煤和炼焦煤,减少直接用煤量。五是通过减少烧结用煤、兴建脱硫脱硝等减碳项目、采用外购焦粉替代烧结用煤,减少煤炭使用量。
保护长江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该公司勇于肩负起保护长江的重大政治责任,勇做保护长江的中流砥柱,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机制,坚持从固废管理、码头管理和碳减排开始,深入谋划绿色发展和产城融合,精心策划“点上开花、线上结果、面上出彩”的实施方案,为“万里长江绘绿茵”添砖加瓦。
《中国冶金报》(2021年9月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