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打造高质量钢铁生态圈
——马钢积极推进环保治理工作纪实

2021-09-23 08:52:00

  本报记者 章利军 通讯员 刘伟
  依江而建的马钢,近年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能源消费增量和强度控制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倡导节能工匠精神、广泛营造节能宣传氛围,能源“双控”、节能降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马钢绿色发展指数得分达到77分,比去年增加4分。同时,马钢南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长江支流六汾河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发挥作用,COD排放总量完成计划值,预计年底绿色发展指数得分可以完成公司重点工作任务目标。
  推动环保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初以来,该公司严格按照“两于一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三治四化”(固废不出厂、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洁化、绿化、美化、企业文化)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城市钢厂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指数对标提升,其中“智慧能源环保管理系统、消纳社会固体废物、纳税增长率、绿色营销、厂区公众开放程度、厂区绿化美化特色主题活动”等指标得到有效提升。第二季度,该公司环保KBI绩效综合评价中,针对突出问题整改、项目推进、固危废处置、绿色发展指数提升、现场环境绩效等方面,强化开展绩效评价。
  同时,该公司为提升生产岗位人员生态优先、本质环保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环保理论知识培训,前后共组织各类专题培训6次。该公司以面授、网课等线上和线下的形式,组织各级专业管理、技术人员近4000人参与培训,人均培训时长4.5学时。培训内容包括:绿色城市钢厂指数、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废气超低排评估监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生态赔偿制度解读及实务、烟气污染源现场常见问题解读、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实操、新固废法企业环境法律风险防控等。
  为持续推动超低排放改造,推进“三治”项目快速实施,该公司能环部积极与技改部建立定期对接机制,为项目快速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能环部按照利于当前稳定和未来发展的思路,抓好“源头治理”工作,遵循“固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定位,引导管理人员正确转变观念,将固废产品化、价值化,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处置,推动环保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为马钢“十三五”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打造的更先进、更经济、更洁净的绿色发电窗口示范项目,该公司新建CCPP发电机组于8月中旬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运行后,正式移交生产运营。该项目是该公司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按照中国宝武“两于一入”“四个一律”(制造环节操作室一律集中、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运维一律远程、服务环节一律上线)的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智慧制造”的重要工作。该项目不仅实现煤气零放散,也使自发电比例得到大幅提高,大大缓解了生产与电力供应的供需矛盾,同时每年还节省标准煤13.82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有效提升河道生态景观品质
  为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一江碧水向东流、清新厂区胜园区的美丽盛景,马钢加快六汾河清淤与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工程治理范围由六汾河上游的六汾河闸板处至六汾河下游入长江口段,总长2042米。面对工程量大、设计要求高、验收标准严格的实际,该公司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对六汾河实施河道清淤,经过参战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解决了六汾河水面冒油花问题,至2021年11月底,将完成河道回填,有效提升河道生态景观品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公司大力强化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理念,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增强绿色发展能力,坚持绿智赋能,为其勾勒出一幅企业高质量发展、厂区面貌高颜值、职工生活高品位的美好生态画卷。该公司以环保动态管控为核心的智慧平台建设,实现环境在线实时监测、过程监控一体化管理,以“四化”为衡量的颜值提升,坚持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式、一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企业智园、幸福大道打造成厂区靓丽的名片。
  “在破解发展难题上,马钢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马钢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能环部部长罗武龙介绍,下一步马钢还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园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和共建宝武高质量钢铁生态圈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1年9月23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