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按下实现“双碳”目标快进键
——鄂城钢铁推进绿色发展工作侧记

2021-12-02 08:14:00

  本报通讯员 左敏
  今年初以来,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按照中国宝武集团2023年达到碳达峰的要求,鄂城钢铁勇做行动表率,肩负起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的使命和担当,按下实现“双碳”目标“快进键”,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减碳工作。
  加快推进清洁运输
  为贯彻完成国家和地方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落实中国宝武集团《关于建立碳中和工作推进体系的通知》要求,鄂城钢铁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各有关部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碳中和工作推进委员会,负责推进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合作及公司碳数据、碳资产管理等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得到落实。
  为加快推进清洁运输工作,今年初以来,鄂城钢铁经过多方调研,分别与中国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加强沟通与合作。10月1日,该公司绿色低碳清洁运输首批12辆电动重型卡车投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标志着该公司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迈出坚实的一步。据了解,该公司将于2022年4月份前投用120余辆电动重型卡车,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0000吨。该公司将在2022年6月份实现清洁运输比例达80%,预计在2022年底顺利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环保绩效A级验收工作。
  该公司以清洁运输首批电动重型卡车启动为契机,围绕节能减碳持续推进绿色革命,打造成为集团标杆、省内一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全面进行绿色布局
  为推进“双碳”工作,鄂城钢铁多措并举,全面进行绿色布局:一方面坚持全面对标找差,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上做足文章。该公司依托能源管控系统和集控平台,推进能源结构、工序界面、能源环保的协同高效管控,主要工序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要求,吨钢综合能耗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优化煤气、蒸汽系统平衡管理,在保产、保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煤气、蒸汽发电创效,减少能源损失;加强炼钢、轧钢系统协同作业,进一步推进钢坯热送热装工作,提高钢坯入炉温度,降低轧钢煤气消耗;同时提高一罐到底比例,优化铁水运输线路,降低铁水温度,减少能源损失;提升节能增效水平,借助公司能源管控系统,采取管理、科学调度等措施,协调好动、静态调配关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另一方面,优化能源结构,该公司推进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焦炉煤气制氢等清洁能源项目,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拟在二棒材生产线、三棒材生产线、大棒材生产线、匠心园屋顶和三水源明渠水面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0.43兆瓦,年可发电量约920.72万千瓦时,该项目已完成招标,将迅速按节点组织实施。焦炉煤气制氢项目正在进行现场调研,目前已完成方案制订工作,正稳定向前推进。
  推进低碳新技术应用
  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低碳发展,在低碳新技术应用方面狠下功夫,鄂城钢铁在鄂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和带领下,与中节能西安启源机电装备有限公司和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深入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方面的讨论工作。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项目是利用膜技术捕集常压下浓度为80%~85%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干燥、液化后运输至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产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多种环保型的应用产品。经过与中节能西安启源机电装备有限公司和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对接,7月16日,该公司签订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项目三方框架协议,以鄂钢为试点,可实现年度减排20万吨的目标。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今年4月14日,该公司80兆瓦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一次性并网成功,截至9月底发电达2.38亿千瓦时,连续5个月自发电率达70%以上,实现公司发电效益和煤气利用效率最大化。
  为全面推进低碳新技术应用,按照“十四五”规划统筹安排,该公司制订了18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其中焦化西区上升管余热利用、钢坯热送辊道项目等5个项目已完工投产,宽厚板厂电气室蒸汽制冷节能改造、焦化西区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改造等项目正按节点加快建设和推进,确保2023年前18个项目全部建成投用,预计节能量为9.42万吨标准煤/年,减碳量为36.75万吨二氧化碳/年。
  《中国冶金报》(2021年12月02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