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双碳“大考”,看沙钢如何交出高分答卷

2022-01-25 17:39:00

  “双碳”背景下,实施碳减排成为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成为了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体是什么模样?钢铁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怎么才能“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
  面对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沙钢着力构建新时期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打造低碳冶金的绿色“标杆”企业,做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示范者和领跑者。
  能效提升 结构优化“降碳”
  23米长的大屏动态显示主要生产画面,20余台计算机承载系统运行参数和操作,十里钢城海量动态数据全部汇集于一个“智慧大脑”……在沙钢生产调度中心,全厂能源 “一键”管理、智慧调配。
  抓好能源管理就抓住了降碳的“牛鼻子”。沙钢着眼大局,出实招推动“节能降耗”,让“创新驱动、能效领跑”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实基础。
  “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不断自我革新,通过两到三年的能效优化诊断工作,使沙钢能效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一新指出。
  借势谋局。2020年,沙钢成立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和碳中和研究室等专职工作部门,与行业权威机构合作,联合编制沙钢碳达峰、碳减排“时间表”与“路线图”。
  瞄准“双碳”目标,沙钢始终坚持“科技领航、创新驱动”,通过加强能效转化和新工艺、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1年,沙钢与三菱重工签下9000万美元的首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高效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意向协议,标志着企业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高效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项目迈出坚实一步。项目2台(套)180MW机组建成后,可替代现有常规发电机组,发电效率提升60%以上,年增发电量约15.02亿kW·h,年可节约标煤16.45万吨,发电标煤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此外,沙钢还大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外购风电、核电等“绿电”能源,创新工序预热梯级回收利用等突破性技术,充分挖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助力综合能耗不断降低、耗“碳”越来越少。
  工艺变革 发力源头“减碳”
  工艺创新是钢铁真正“减碳”的必由之路。围绕钢铁生产流程减碳目标,沙钢依托装备优势与雄厚技术实力,探索实施“电炉+超薄带”生产模式,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低碳之路”。
  据测算,电炉炼钢吨钢二氧化碳排放比传统长流程炼钢工艺低1.2t左右,发展电炉短流程,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废钢作为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利用它可以省去采矿、选矿、炼焦、炼铁等过程,节省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同时可以大幅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可谓一举多得。
  沙钢是全国最大的电炉炼钢生产基地。短流程电炉炼钢模式以废钢作为原料,摆脱了矿石原料的不利约束,不仅让废钢重获“新生”,还可以大大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为钢铁行业工艺降碳提供一定的借鉴。
  “低碳电炉炼钢”遇上“世界先进超薄带工业化生产线”,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电炉短流程冶炼模式污染排放比长流程降低70%,而超薄带这一革命性绿色环保工艺,从钢水到热卷板的产线长度仅52米,由于不需要铸坯火焰切割、加热炉及热连轧机组,由液态钢水直接生产出薄板、热卷板,相对于传统的生产线燃耗减少95%,生产热轧薄带钢产品的水耗减少80%,电耗减少90%。综合测算之下,其“减碳”效果不言自明,规模效应大为可期。
  循环利用 创新探索“零碳”
  张家港市区梁丰路,每逢雨天,雨水能够迅速顺着路面的“毛细血管”渗透到地下排水层,参与大自然的水循环;高温晴热时,基层中的水分可缓慢蒸发到路面表层,直接降低地表温度,调节空气湿度,缓解“热岛效应”;低温冰冻天气时,路面因其较大的孔隙,具备更强的抗冻融能力……这种“海绵城市道路”的 “玄机”便是钢渣。
  钢渣不是“渣”,妙用真不少。经筛分后的钢渣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力级的道路工程需要,密度大、力度分配合理的钢渣还能取代铁原料成为电梯配重材料,以优异的性能和经济实惠的价格而受到制造商的广泛好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作为钢铁生产流程末端副产资源,处理好钢渣不仅能够实现自有工艺流程降碳,更能促进社会协同降碳。2021年,沙钢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钢渣磨粉生产线,通过磁选、破碎、棒磨、筛分等深加工处理,实现钢渣100%综合利用。此外,沙钢还拥有全球最大的高炉渣制备矿渣微粉生产线,开发并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的转底炉循环利用含铁锌尘泥示范工程,实现钢铁流程末端“零碳”,为沙钢全面落实“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凭借创新技术与扎实举措,沙钢荣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奖项。
  继续抓好源头减碳、全工序降碳、创新探索“零”碳...... 2022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沙钢低碳绿色转型的步伐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愈足。
 

来源:沙钢集团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