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方大特钢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绿色低碳生产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底

2023-04-07 10:50:00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辽宁大集团旗下方大特钢积极响应“美丽中国”发展战略,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快马加鞭,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跟时代脉搏,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从“涅槃重生”“脱胎换骨”到“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亮眼数据充分展示了方大特钢发展满满的“含金量”。2022年6月,方大特钢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江西省首家、国内第三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钢铁企业。从传统制造变成“生态工厂”,把生产线变成“景观线”,方大特钢已吸引诸多南昌市民、学生团体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研学、旅游。如今,“生态绿”已经成为方大特钢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标配”。

  “厂区”变“景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环保叠加去产能,钢铁企业迎来“好日子”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这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是一部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拳头的法律,为企业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而方大特钢却认为,这是压力,更是机遇。因为,环保指标的硬约束,将倒逼钢铁行业洗牌,把原来环保投入的落后产能变为行业的高成本区,使小散乱、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退出市场,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

  作为一家1958年建厂的老企业,方大特钢曾经也存在一大批能耗高、指标低的落后生产装备,且环保设施、工艺不配套,严重掣肘着企业的发展。方大特钢人心中明白,不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发展无从谈起;不环保改造,地处省会城市的方大特钢将有“生命之虞”。

  “环保改造要立足10年、甚至20年不落后,要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2010年,在辽宁方大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方大特钢拉开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完善工序配套,总投资达23亿余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二期技改工程建设的序幕,为企业实施“普转优、优转特”奠定扎实基础。先后投入数亿元的环保建设项目也在同步赶上,随之带来的是主要环保指标持续改善,达到钢铁行业清洁生产Ⅰ基准值。2013年,方大特钢成为工信部首批颁布的45家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也是江西省第一家入选的钢铁企业。

  果不其然。全国各界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保部门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在一些地区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实施依法关停。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钢铁行业关停企业57家,涉及产能9700多万吨。

  2017年是钢铁去产能的攻坚之年,全年共化解粗钢产能500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面出清,从根本上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凡事预则立,走在前列的方大特钢显然成为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受益者。2018年12月27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年度经济问号调查——冰与火之歌》,镜头聚焦方大特钢高质量发展、绿化环保建设等各方面,对企业发展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

  环保倒逼转型升级,钢铁企业成为“绿富美

  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法,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新《环境保护法》,必定倒逼企业更加重视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方大特钢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打响“蓝天保卫战”。方大特钢积极响应,并将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蓝天保卫战”作为绿色生态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环保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精神,对照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制订整改计划,在全面细致摸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了“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并按计划全面推进。

  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力度强”,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投入大”。围绕工艺先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这一目标,方大特钢先后淘汰拆除落后生产线,并陆续实施完成原料转运站粉尘治理、水处理中心、废水综合处理系统、烧结和球团烟气脱硫等近100个污染防治项目,全面完成江西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减排任务。2018年,吨钢COD排放量0.0118kg/t、吨钢氨氮排放量0.0006kg/t,远优于钢铁行业清洁生产Ⅰ基准值,分别占比该基准值的1/5、1/10,为同行业先进水平。2018年自发电达到8.23亿度,自发电率达到56.49%,回收的各种余热、余能资源折合标煤100多万吨,折合经济效益近10亿元。

  2018年,方大特钢获评江西省重点用水企业水领跑者,系全省唯一入选的企业。通过实施先进的治理和节水工艺,与2008年相比,公司年节约水资源398万吨,年减少废水排放量586万吨。2018年,公司工业水重复利用率98.5%,吨钢耗新水2.06、吨钢废水排放量0.32/t,远优于钢铁行业清洁生产Ⅰ基准值,为同行业先进水平。2018年,由于超低排放,方大特钢享受环境税优惠331.58万元。

  此后,方大特钢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速,并以达到环保A级绩效企业标准为目标,更高标准地打响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攻坚战”。245平方米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30平方米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陆续于2022年完工投产,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比《江西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方案》要求的时间提前3年完成。截至2023年2月,方大特钢主要工序排放口均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打造最美绿色钢厂,让旅游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3月的“英雄城”南昌,满枝迎春,新花木,碧空如洗。3月的方大特钢,桃华满目,风倚柳青,碧波荡漾。

  3月12日,方大特钢党群工作部宣传科张宇亮像往常一样,开启摄影的“发现之旅”。在他的摄影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厂区的一角,有时是蔚蓝的天空、有时是员工自行设计的墙画,有时是花圃内悄然绽放的小花,而这次,他拍摄的是湿地公园的“湖光山色”“鱼跃龙门”。在他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一幅幅生机盎然、风景秀丽的“生态式”工厂被定格下来。

  从原来的堆满废物的垃圾山到如今挂满果实的湿地公园;从昔日原料场的尘土满天到今朝与蓝天呼应的原料大棚;从过去的上下班如同“黑面”到现在的行走在“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这一个个明显变化的背后,是方大特钢多年来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企业,与城市共融共生的具体体现。

  “南方企业打造成生态森林旅游工厂,东北和西北的企业打造成花园式工厂。”在辽宁方大集团的带领下,方大特钢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蓝天”“碧水”环保生态工程为抓手,把钢铁的绿色发展不断融入城市生态建设中,用行动在南昌这座英雄城架起了一座钢铁生态长廊。

  2018年,方大特钢在改制后持续投入环保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投资10亿元打造生态森林旅游工厂,将“厂区”打造成“景区”,让绿色成为发展的不变底色。

  2019年1月,方大特钢生态森林旅游工厂竣工典礼隆重举行。

  2021年1月,方大特钢工业旅游景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2年6月,方大特钢工业旅游景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目前,方大特钢已成为一家将生产、生态相融合,拥有“一馆、二中心、三、四工艺、五种体验区”旅游模式的特色钢铁企业。

  漫步在方大特钢厂区里,放眼望去尽是绿意。高炉、厂房与绿树交相映衬,花草树木充盈在每个角落。在包裹于绒绒“绿毯”中的高尔夫果岭、湖心岛、古树岛、果园、孔雀园等景点,游客既可体验水上游船、鱼,也能在果园采摘桑葚、桃李;钢铁文化园内,国产第一代内燃机车头、上世纪80年代铁水罐等20台和钢铁工业有关的特色老设备、老物件依次排列,游客透过这些锈迹斑斑的老设备,感受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在游客中心二楼,时光隧道3D动漫通过科技手段重现钢铁冶炼从古至今的演进过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互动项目和工艺流程电光模型也让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了解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工艺流程;工匠园中,企业员工利用废旧钢铁、零部件等,自制完成“擎天柱”“地球卫士”等工艺品,彰显钢铁工人的工匠精神;在轧钢厂优特钢生产现场,游客还可近距离观看钢坯如何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延展成钢材,切身感受钢铁文化与科技的魅力。

  景区良好的声誉和在同行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引来无数慕名而来的媒体与游览者,可谓研学乐园,网新景。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新华网“中国与世界之窗”栏目以方大特钢工业旅游景区为视角,以全英文视频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向外界充分展示了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成果,亮出了江西工业旅游新名片。

  “十三五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大气污染减排突出贡献企业”“中国绿色能源十大先锋企业”“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绿色生态发展的进程中,每一幅美丽“画卷”的背后,都有方大特钢扎实的足印,这不仅彰显了方大特钢与绿色生态城市共融共生的发展理念,也体现了一家民营企业对社会负责、不断造福子孙后代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夯实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底。(张宇亮)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温晓霞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