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2022年11月投产以来,乌钢1×50兆瓦双超煤气发电项目充分发挥耗能低、效率高的特点,优化运行方式,最大限度消化富余煤气。投产2年来,其环保效益日益显著。“现在,我们煤气发电车间平均每个月能回收高炉煤气6000多万立方米、月平均发电约3300万千瓦时、年减少碳排放约17万吨,累计为乌钢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乌钢能源煤气发电车间主任计鑫说。
2023年,该公司建设1200立方米高炉后,采用BPRT节能技术回收高炉减压阀组释放的余压余热,日节电量在14.5万~15.5万千瓦时,投产以来累计发电5100万千瓦时。今年,该公司继续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9套新能源充电桩,一次性淘汰厂内物料运输所用的上百辆燃油用车,实现了厂内清洁运输、绿色运输。
乌钢积极贯彻落实李赶坡董事长提出的“发现优势、放大优势、利用优势、关注变化、寻找机会、抓住机会”的理念精神,充分利用乌兰浩特当地光伏、风力发电资源,加大绿电的使用力度。目前,乌钢采用外购绿电生产比例达到60%,解决了兴安盟地区外发电销售网路能力不足问题。
2023年底,乌钢投资建设了双高棒生产线,该生产线全部采用绿电生产,是乌钢用绿电、炼绿钢、轧绿材的又一力作。下一步,乌钢计划投资风电项目,自己掌控生产绿电的能力,向绿色工厂、智能工人、零碳工厂的工作目标持续迈进。 (都雪鹤)
《中国冶金报》(2024年09月19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