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马宁
今夏,鞍钢集团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西昌钢钒)以其卓越的环保成就吸引了公众的目光。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环境开放日”活动在该公司举办。来自西昌学院的数十名大学生走进了这座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沿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绿色路径,亲身感受从“钢铁制造”到“绿色智造”的华丽蜕变。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切实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与攀钢西昌钢钒携手组织开展了2025年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环保设施,了解污水处理全过程,对钢铁企业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攀钢西昌钢钒作为国家攀西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的主力军,始终秉持开放态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年接待学生、干部、群众及新闻媒体等约2000人参观,不定期开展厂区内马拉松、亲子活动等社会活动,营造了生态环保人人参与、社会监督、大家共享的浓厚氛围。
硬核投入:构筑生态防护长城
多年来,攀钢西昌钢钒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先融入发展基因。
近年来,攀钢西昌钢钒持续投入环保资金20余亿元,完成“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改造”“发电锅炉废气脱硝改造”等151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克服了高硫钒钛磁铁矿污染治理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在四川省率先完成了钢铁行业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并于2023年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公示,成为四川省第一家全流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企业。
2024年,攀钢西昌钢钒环保运行成本达11.7亿元。近年来,攀钢西昌钢钒先后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四川省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智慧中枢:数字赋能生态治理
大学生们走进攀钢西昌钢钒的智慧管控大厅,一幅科技感十足的生态治理画卷映入眼帘。曲面巨幕上实时跳动着上千个环保数据,智慧环保系统正对厂区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管控。
该套系统以超低排放为指导和主线,融合了检测传感、通讯物联、大数据分析等多项前沿科技,从该公司的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以及视频监控等方面,对该公司厂区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管控,实现了对厂区内污染源的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控制以及精准化治理,系统除集中监控外,还具备报警、推送短信、生成报表、分析数据等模块化功能,并对接了该公司各门禁系统,对进出该公司厂区的车辆进行有效管控,拒绝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入厂区,为环保管理安装了智慧“大脑”。
花园工厂:绘就工业与自然共生画卷
春夏秋冬,季节变换。地处亚热带的攀钢西昌钢钒5平方公里土地上,始终鲜花怒放、绿意盎然,散发着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皆景的独特魅力,赢得了来往无数行人的纷纷赞叹。
即使该公司职工每天穿梭其中,也经不住这“景色”吸引,随手就能拍下一张张美丽的图片,桑葚、石榴、桃子、枇杷、黑桃、灯笼果……各色水果成了职工繁忙工作之余的调剂品,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工厂带给职工满满的幸福感……这得益于攀钢西昌钢钒科学的植物配置和因地制宜的绿化方案。
据统计,攀钢西昌钢钒种植绿植达220余种,绿化面积为25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8.5%,绿化覆盖率达41.35%。通过全面规划、因害设防、合理布局,该公司充分发挥了绿色植物在生态环境改善、防控污染、水土保持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工业建筑与生态景观和谐共生,真正实现了“厂在林中、林在厂里”的生态愿景。
“管绿”与“植绿”同样重要。如今,舒适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归功于该公司持续的绿化投入,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的绿化方案,严格执行的绿化管理要求,定期进行的绿化检查以及职工日益增强的爱绿护绿意识,建养并重,高质量完成了各项绿化改造提升工程。
向绿而行:擘画低碳发展新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攀钢西昌钢钒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绿色智造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迈进。该公司以《超低排放常态化管控方案》《环保绩效达“A”工作方案》《极致能效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持续巩固超低排放改造成效,同时加快构建碳排放管理体系,坚定不移地走深度减排、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作为四川省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攀钢西昌钢钒坚决扛起“排头兵”“领头羊”的重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以及节能降碳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绿色智造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向深度减排、绿色低碳不断迈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持续扩大超低排放战果,守护一方碧水、蓝天、净土。
从“钢铁制造”到“绿色智造”,攀钢西昌钢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当厂区内白鹭翩翩起舞、白鸽展翅飞翔、鲜花怒放、瓜果飘香时,这座钢城再次向世人证明:传统产业与生态文明相融共生,不仅能创造金山银山,更能守护绿水青山。
《中国冶金报》(2025年08月1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