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攀枝花钢城集团废旧物资分公司铁粉车间实施中间轴改造后,设备运行更加稳定,效率大大提高,运行周期从20天延长至3个月。该车间把设备改造作为提升设备能效的重要手段,积极发动职工用一项项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技术改造,突破设备能效,保护生产环境,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据悉,经研磨、破碎、分级等加工处理后的湿精矿仍含30%的水量,还需脱水、干燥、筛分。湿精矿上料螺旋输料机是输送湿精矿的机械设备,主要由螺旋轴、螺旋叶片、进出料口等组成。由于该车间需连续不间断作业,设备运行周期长、运输量大,积料情况时有发生,致使该输料机的中间轴经常断裂,造成矿料散落,影响生产环境。中间轴对同心度要求高,无法焊接修复,只能重新制作,每20天就必须更换一根中间轴,极大地影响了生产进度,实施改造迫在眉捷。
为此,该车间成立技改小组,对湿精矿上料螺旋输料机各部件进行详细分析,寻找优化途径。他们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可行的改造方案:将中间轴直径从90mm增大为110mm、壁厚由10mm改为14mm,改变轴细、壁薄的选材缺陷;为增大输送能效,将叶片内径由90mm改为108mm、外径由200mm改为220mm,并将叶片材质由3mm厚的普通碳钢板改为6mm厚的耐磨锰钢板;为提升表面光洁度,使湿精矿输送更加顺畅,将下料溜槽改为不锈钢板。因下料溜槽自身无振动功能,容易造成积料,该车间职工们充分发挥脱水圆盘作用,利用杠杆原理将振动传导到溜槽中,有效避免溜槽积料;为避免物料返进尾轴,在上料螺旋输料机尾端靠近轴承部位,焊接圆形挡料装置。改造实施后,设备运行周期从20天延长至3个月。(肖红琴)
《中国冶金报》(2025年08月21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