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方大钢铁集团:技术进步助力高质量发展

2019-12-25 14:08:00

  炼钢厂内,冶炼好的钢水徐徐进入下道工序—连铸,与此同时,在连铸主控室,操作人员通过电脑MES系统,精准地预知钢水的重量、出坯重量及钢坯支数等,并根据生产需要,实时调整与控制连铸工艺…… 

  这是方大钢铁集团旗下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究的《炼钢—连铸过程精益制造的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成果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该成果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自方大集团改制重组以来,方大钢铁集团各企业将科技创新与应用作为重点工作,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展科技攻关。远程计量系统、监控管理系统、高炉炉内红外热成像监控系统、水温在线监控、大型四轴机器人、HRB500E系列钢材产品研发等等,一大批技术科研成果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在推广运用,推动了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迈进。 

工业智能制造  实现精细化管理 

  进入工业4.0智能制造新时代,方大钢铁进一步发挥自动化生产能效,着力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以技术进步引领企业发展。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两融合,着力推进整体产销及钢后MES系统、ERP系统人力资源及财务管理模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以及远程物资计量、远程监控无人值守铁路道口、设备运行远程监控操作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自动化控制涵盖该企业办公室、焦化、炼铁、烧结、炼钢、轧钢、动力等单位。 

  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减化操作过程,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让生产经营做到心中有“数”,为企业稳定盈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科技研发 

  为强化科技创新,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成立了2个博士后工作站,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汇聚优秀技术人才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发新品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制定相应的工艺控制要点,组织生产骨干和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各道工序层层把关,确保研发的产品成本低、质量高,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 

  方大特钢把目光牢牢锁定在弹扁、板簧、易切削钢等特色产品身上,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信息支撑等多方发力,形成了“冶炼-弹扁-板簧”特色产业链。该系列弹簧扁钢已成为以一汽、中国重汽、宇通等国内汽车生产商的“抢手货”,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汽车板簧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环保型易切削钢畅销国内高端市场。 

  方大九钢成功研发了Q345GJB、Q345GJCQ345GJBZ153个牌号高层建筑用的高强钢、Q345CQ345D45号等多个板材品种钢以及Q345BZ15抗层状撕裂用钢。2019年大力研发推广的高端螺纹产品TB/T3432-2016铁标钢筋已应用于合安九高铁和昌景黄高铁项目,既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博升”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占有高端产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完善激励机制  驱动全员创新 

  在技术创新中,方大钢铁将目光聚焦于广大一线员工,通过制定完善《专利管理办法》《合理化建议与小改小革活动实施方案》等制度,形成良好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机制,激发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方大特钢员工经过5个多月努力,自主成功研发了大型四轴机器人,过去需要5名熟练电焊工工作一个多月的任务,现在只要编好程序,由一个电焊工操作、监控4天就能完成。不仅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实现智能化维修,还大大提高了设备维修质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萍安钢铁,由邓元江、王坤泰等人负责的《棒线甩7#机架节能改造》项目,共投入14900元,成功甩掉了棒线粗轧7# 机架,每年至少可节约电费27万元。并且在棒材与线材相互切换时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减少了减速机的配套投入。 

  类似的技术发明创新在方大钢铁各企业层出不穷。据统计,该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72项,不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环保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新的腾飞翅膀。(漆楚逸  厉跃萍)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