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本钢:树立全员营销意识 砥砺市场决胜之刃

2022-06-08 09:33:00

  船至中流,尤须击楫奋进。
  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变化,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维在6月2日召开的本钢集团周生产运营协调会上,向全体本钢干部职工发出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脚踏实地把‘以效益为中心’落到实处”的动员令,吹响了“以营销为龙头,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攻坚战的号角。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本钢集团在鞍钢集团的正确领导下,闻令而动、上下同心、奋力拼搏,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战疫情、保生产、促发展,生产经营水平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今年是鞍钢本钢重组整合融合元年,也是本钢集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特别是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环境与形势,保持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发展对于本钢集团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形势,把握今后面临的新挑战,主动顺应新节奏,在逆境中促改革,在机遇中求发展,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向市场要效益,树立全员营销意识,苦练全面营销能力,砥砺市场决胜之刃。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营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路就在脚下,要运用原点思维、系统思维,重新设置营销起点,在关注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关注产品价格、关注产品营销渠道的基础上,要深刻理解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内涵,全面增强企业内生新动能。要眼睛向内,反向延伸营销链条,让营销从管理开始,从组织架构开始,从产成品的生产原点开始,建立起生产全流程营销体系、全员营销体系,以营销理念指导本钢集团深化市场化改革措施的落地,用营销数据呈现本钢深化市场化改革成效。
  营销不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事,而是全体职工的事,说到底,就是以营销来统领满足客户需求所采取的一切行为。因此,企业内部的采购、研发、生产、服务等各环节要协调联动,从思想上转变,从观念上转变,从制度上为直面市场、直面客户提供保障,使客户实时化、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在不断面对市场新挑战、新需求的过程中,带动企业逐步向高端产品、高端市场迈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树立全员营销意识,不是全员进行推销,而是让营销理念入心,转化为日常做好本职工作每个细节的行动。它需要职工的观念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变过程。要通过学习、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宣贯全员营销售理念的内容内涵,让大家正确理解其含义,知晓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营销作为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一环,与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和支持营销工作。
  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功夫要下在现场,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营销增加活力和动力。要搭建起上下道工序间的模拟市场化结算体系、考核体系,让带有鲜明营销特征的“两利四率”“成材率”“机组产能释放率”等指标及“日清日结”工作成为各业务单元、生产单元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要紧跟市场变化全力培育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盈利水平高的“拳头”产品,提高优势品种创效能力。
  要发挥明星产线作用,将资源向高附加值和较高利润产品产线倾斜。要紧盯市场需求,着力技术攻关,打破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瓶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擦亮“本钢品牌”。要对标挖潜,各项经济指标不仅要同“鞍钢五地”对标,更要与同行业最好水平对标,找出差距和提升的方向,通过对标提升企业竞争力。
  如今的营销不再是简简单单地签个合同,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我们要向客户提供鞍钢本钢重组后的新本钢品牌、新本钢服务。要继续发挥营销系统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完备的服务保障体系,通过与客户建立紧密稳固、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用快速发现客户需求、快速研发产品、快速制造产品、快速物流配送、快速处理质量异议等“服务增值”,应对当前钢铁市场的挑战,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个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职工。如果我们每名职工都真正树立营销意识,并贯穿本钢集团管理和生产运行的各层面、各环节,让产品变得更好,让用户无从挑剔,为我们“点赞”打满分,那么就一定能营销出产能、营销出效益、营销出职工的高标准获得感,就一定能营销出新本钢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山行半腰,更要发力加劲。“建设新本钢、支撑新鞍钢”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全体本钢人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以贯之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必将推动本钢集团再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本钢新闻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