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面前讲原则,难事面前善思考,重事面前勇担当”,这是白云鄂博铁矿人对矿长丁保书的评价。
36年来,丁保书一直扎根铁矿、服务铁矿、奉献铁矿,一路汗水、一路坚守,把满腔热血洒在他热爱的这片热土上。

勇于开拓创新
走进白云鄂博铁矿远程操控舱,满满的科技感令人眩目,通过6块屏幕组成的高清监视器,就可以操作数公里外的矿用挖掘机,让它们按照指令正常作业。
这是丁保书这两年来一直组织完成的研究课题。矿用机械智能化远程操控项目的研发及应用,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丁保书是个土生土长的矿二代,他对白云鄂博铁矿有着深厚的情感,对矿山的生产经营了如指掌。他经常到基层,针对制约白云铁矿生产经营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大对设备维检修、技术质量、智能制造重点难点的技术攻关,将创新创造全面融入生产经营。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丁保书从工人、工段长、车间主任到矿长,一步一个脚印,以实干创造了实绩。
围绕企业“12367”发展思路,丁保书全面打好“资源牌”和“稀土牌”,高质量保障资源接续和综合利用工作。同时,他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面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加快露天矿智能化升级改造,着力构建无人驾驶矿用汽车系统、电铲智能和牙轮钻机智能管控系统、智能矿山安全监控系统,最终实现采场生产区域的少人化无人化运行。其参与组织的《大型露天矿山智能运营的探索与实践》获全国第十九届(2020年)壹等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敢于啃“硬骨头”
曾经的白云铁矿只有一两块长树的地方,如今置身其中,仿佛行走在公园里一般。
近年来,在丁保书的带领下,白云铁矿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绿化方面开展了三期治理工程。截至目前,除建筑覆盖区、工艺装置区、采场内部、运输道路以及原始地貌区域等严禁绿化或无法绿化的区域之外,绿化区域达到40平方千米。
“我们现在形成了‘四园一池’的矿区环境,围着4万立方米的蓄水池,修建了玫瑰园、丁香园、马莲园和铁花园,矿区的绿地面积、植被的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白云鄂博铁矿生产部部长高玉璞说,好的环境还吸引来大雁等野生鸟类。
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丁保书始终秉持在“开采中保护、在保护中开采”的原则,真正做好对稀土白云岩、含铌混合岩以及中贫矿等的堆置保护工作,同时,加快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地环治理(三期)、主东采场胶带排岩除尘系统建设、矿石破碎区域及铁路装车站场除尘系统建设3个环保项目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2014年8月,白云铁矿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17年9月被评为优秀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20年1月进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善于凝聚合力
丁保书始终把党建作为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红色引擎。
他在企业建立学习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各级党组织中坚决贯彻到位;他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职工;他把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连续多年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白云鄂博铁矿地处达茂旗腹地,“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蕴含着当地群众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白云铁矿高质量发展历程,就是一首企地合作、民族团结的奋进之歌。
近年来,丁保书高度重视并坚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他组织企业出资修建通往百灵庙的公路,架设新宝力格22公里供电线路,为分散的牧户接通自来水,为牧区捐赠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帮助牧民发展家庭旅游、修理机械、整修网围栏,等等。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白云鄂博铁矿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