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记者 郭达清 报道

5月7日,由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科”)筹办的安泰科首届“菁荟杯”青年论坛在京举行,以观点交锋,展现学术风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出席活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马存真,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副总监许涛,广州期货交易所商品事业部总监陈锐刚,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晓磊,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改革办公室)主任韩金鸽,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计划部副主任黄德瑞,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处长李溯作为评审专家、嘉宾出席会议;安泰科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徐爱华为活动致辞;安泰科总经理任柏峰主持活动开场。

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徐爱华致辞
徐爱华认为,学术研究是洞察力的基石,创新思维是竞争力的核心。当前,有色金属行业正面临着绿色转型、技术突破、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多重机遇与挑战,青年人才唯有深耕专业、精研细作,才能在变局中寻得先机。安泰科在三十二载的发展中,始终以“运筹行业信息资源,促进行业协调发展”为己任,在数据研究、市场分析、政策咨询等领域深耕不辍,成为连接产业、服务行业的重要桥梁。她表示“今天的安泰科,不仅是行业智慧的‘蓄水池’,更肩负着培育有色金属领域新一代人才的重要使命。”
青年员工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栋梁”,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星火”。

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柏峰主持活动开场
本次活动中,31位安泰科青年分析师踊跃报名,认真准备,内容覆盖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及相关热点,经层层筛选,汇集十篇报告进入决赛。其中观点摘录如下:
镍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关键矿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镍消费国,但是对外依存度常年90%以上,亟需拓宽镍资源获取通道,保障镍供应链安全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针对加大镍资源储备开发、优化海外资源布局、加强外交与安全保障及提升技术创新与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建议。
黄金是国家货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黄金储备能够增强本国货币的信誉和稳定性,含金精矿进口保障尤为重要。中国约95%进出口货运量由海运承担,我国在全球各大洲控股运营管理的港口,为金精矿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海外八大港口布局展现出了控制关键航道、覆盖资源市场、保障贸易安全等战略意义。未来,中国依托港口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必然趋势。
多晶硅期货于2024年12月26日上市,2025年4月1日开展交割业务。报告通过2025年3月企业调研数据,分不同情况对多晶硅期货的可供交割基准品数量进行测算,认为2025年度内符合多晶硅期货基准交割品的数量区间在297510-545880吨,考虑到企业参与期货经验较少,对期货多持保守态度,在考虑企业主观意愿后多晶硅期货基准交割品的数量将降低至68207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10%。
印尼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投资的机遇依然值得关注。印尼铝土矿储量丰富;氧化铝成本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且靠近铝消费大国;加之近年来,印尼政府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的激励政策。近十年间一些中资企业已经开始在印尼布局氧化铝、电解铝项目。但同时,在印尼投资铝工业项目也面临对于优质矿源的争夺、基础设施不足、建设周期长等风险和问题。总体来说,在印尼投资铝土矿、氧化铝厂适合有长期布局能力的企业,单纯采矿出口已不可行,需配套氧化铝厂及冶炼项目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应保证原材料方面的供应,拿到采矿权。
从2024年铅锌上市企业营收来看,矿山效益一骑绝尘,遥遥领先,资源保障较好的采选冶一体化企业,依旧处于领头羊地位,而单纯的铅锌冶炼企业,毛利率基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整体而言,铅锌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冶炼效益低下。建议国内要加强投资资源和采选业;冶炼厂要加强传统冶炼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注重多金属协同发展,提高综合回收能力和效益;最后,要努力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印尼依托镍资源优势,逐步从资源出口国通过政策转型升级为全产业链主导者。整体而言,印尼镍产业通过绑定国际资本实现技术转移与产能扩张,政策工具从单一行政干预转向多维调控,从政策强制演化到税收工具与定价机制并举,短期引发价格波动,长期内重塑成本结构。中国镍产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强化技术自主性以规避“资源换技术”陷阱、多元化资源布局降低依赖风险,通过消费国协同与标准制定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等。
历经十年发展,锌冶炼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首先是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物流成本、技术更新、政策支持以及能源价格等因素,共同驱动着冶炼产能的扩张与布局变化。其次,行业内同质化竞争现象极为严重,缺乏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导致市场竞争无序,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当前形势下,随着原料供应状况逐步缓解,锌冶炼行业对外依存度将降低,这将极大增强行业发展的自主性与稳定性。同时,锌冶炼行业的产品结构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产能地区布局不断优化,渣技术等工艺取得突破。这些积极变化,为行业未来发展筑牢根基,也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市场主体需顺应这些趋势,积极创新,以推动锌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针对铝的贸易壁垒由来已久,形势愈发错综复杂,美国再次升级贸易战,不但扩大了铝材的制裁范围,还首次大范围覆盖铝制品和含铝商品,贸易战将对全球铝产业链和铝消费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但依托明显的比较优势,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仍将在全球铝供应链中保持主导地位。整体而言,企业应对措施包括:主动适应新变化,不断挖掘国内铝消费增长新动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铝材和制品高水平出口;加强行业自律,避免出口价格内卷;注重全球多元化布局,强化海外供应链韧性建设,规避单一市场风险;警惕行业内卷和内卷外溢等。
由于近几年产能的无序扩张,电解铜箔行业供需格局由短缺转为严重过剩,加工费迅速下滑至难以覆盖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营收增长但是亏损扩大,行业经营状况逐渐恶化。2025年一季度,加工费小幅回升,企业亏损额明显收窄。但一个季度的经营状况好转并不代表行业拐点的出现,电解铜箔行业仍处于困境中的挣扎期。虽短期产能过剩格局改善,但未来当需求量增加至企业净利润由负转正时,目前许多暂停的在建和规划产能或将重新启动,因此预计电解铜箔行业将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加工费反弹幅度有限,行业的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
中国处于全球锑产业与贸易的核心地位,深刻影响着全球锑产业走向。长期以来,中国承担着全球50%以上的锑资源供应以及70%以上的锑品供应,现有的产能规模对全球锑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2024年8月1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对部分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2024年9月15日起正式实施。管制措施实施后,国内外锑价大幅波动,给全球锑市场带来了显著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海外锑产业链的重构进程。作为锑资源、产量以及出口大国,中国多年来为全球产业链发展贡献巨大。加强对战略资源的开发与管制,既契合我国产业发展需求,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巩固我国锑产业的竞争优势,已然成为国内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八名评审专家公开公平进行打分,历经层层选拔,本次比赛最终产生了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4名,在座评审专家、领导嘉宾为获奖者颁奖,安泰科干部职工代表及行业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