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宝武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积极改进点巡检工作模式,通过组建专业点检组、开展“支撑+服务”等方式,有效降低设备故障时间,今年1至8月份,较去年同期下降39.52%,在降低设备故障时间上取得巨大进步。
相比以往,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设备管理室点检员周庆的日常工作,有了不小改变。在开展日常点检之前,他会准时出现在原料作业区早会上,认真聆听作业区职工汇报上一班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故障处理;在完成点检工作后,他又会将当天点检工作信息、设备隐患消缺等记录在《点检日志》中。随后在每日点检工作例会上,他还要与其他点检员一道交流经验,探讨解决思路……
这些工作上的新变化,源自今年年初炼铁事业部点巡检工作的改革。也正是这些变化,让炼铁事业部今年1至8月份的设备故障时间,较去年同期降低了39.52%。
点检有了新变化:从“大包大揽”建议改为“收编统管”到“支撑+服务”
在去年完成整合工作后,如何处理规模庞大的铁前系统设备日常点巡检,成为了摆在炼铁事业部设备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起初,炼铁事业部从各作业区抽调人手成立了新的点检作业区,试图统一全事业部的点检工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各作业区由于专业人员不足而导致设备主体责任弱化,与检修作业替换为“点检作业”时的推诿扯皮,甚至出现故障时间不降反增的苗头。经过调研后,炼铁事业部决定转变思路,改革点检工作,在取消点检作业区,将专业人员回流至各作业区的同时,以更精尖的专业人员组建隶属于设备管理室的点检站。
相比起原先一个作业区的“收编统管”,改革后的炼铁事业部点检工作有了诸多变化:
——一方面通过点检员回流加强了各个作业区的设备管理能力,以“1个设备主管+n个机组长”模式形成各条产线的设备骨干力量,在落实设备管理主体责任的同时,强化日常岗检工作;
——另一方面,新组建的点检站,则将工作重心放在关键设备上,以“支撑+服务”为工作理念,更好地完成铁前区域的设备维护工作。
技术支撑:集结力量破难点
何谓“支撑+服务”?支撑,指的是技术支撑。文章开头周庆每天参与的点检工作例会,便是“支撑”最好的诠释——通过集中整个点检站的技术力量,对点检过程中发现的疑难杂症进行定点攻关。比如8#烧结机一次混合机的运行中,曾长期存在“震”改为“振”动过大现象,常规的调校手段收效甚微。由于问题一直“无法”替换“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炼铁事业部原打算交由外委负责,但代价却是停机半个月和80万维修费用。
转机来源于8月初的一次点检工作例会。会上,这一问题被烧结作业区点检员提及,迅速引起了整个点检组的注意。集结起整个炼铁事业部设备管理“最强大脑”后,补充“通过设备点检隐患倾向劣化分析,找出一混筒体振动的关联因素”,问题很快便迎刃而解——在经过技术参数的反复的测算论证,炼铁事业部点检站通过降低筒体转速,更换不同极数的电机,仅停机2小时便成功解决了振动过大的问题。
日常服务:深入现场保生产
而“服务”,指的则是点检员们沉入工作现场、融入作业区生产早会中,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以此更好地服务日常生产。今年3月16日,点检员在日常点检工作中发现8#高炉主料车钢丝绳存在断丝现象,但由于生产原因无法立即更换。在经过论证、确保该隐患处于可控状态后,点检站每日派驻点检员关注钢丝绳磨损劣化趋势,并将钢丝绳润滑工作由原先的一周一次改为一周三次,定期对钢丝绳断丝数量进行量化对比,成功确保了高炉计划检修前钢丝绳平稳运行。正是有着这般行之有效的点巡检改革,以及契合事业部实际工作的“支撑+服务”,才有了故障时间同期降低39.52%的巨大飞跃。
炼铁事业部点检站负责人告诉笔者,作为整合工作的成功案例,炼铁事业部下一步还将通过交叉轮换、打通晋升通道等方式,打造出点检工作多面手,让点检站成为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的“黄埔军校”,以“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的理念为落实公司新“十五字方针”贡献力量。 (万新东 邓昊 甘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