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许然 潘胜利
2月4日,马钢交材客服人员耿纪文带着行囊,冒着雨夹雪来到了湖北武汉接替之前驻扎在这里的马钢高速车轮跟踪团队成员。“经常出差、没有假期”对他和整个高速车轮跟踪团队来说并不陌生。自2023年10月份开始,他和他的同事交替在北京、武汉、湖南长沙等地坚守了100多个日夜。天气寒冷、深夜跟踪、水土不服……这些困难他都一一克服,因为他坚信:钢轨是冰冷的,但保障马钢高速车轮安全运用的心是火热的,他就像钢轨上的颗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拧”。
2月3日—4日,正值湖北冰冻雨雪,天气异常寒冷,加之连续的冻雨,钢轨上结起了厚厚的冰层。面对恶劣天气对动车组的影响,武汉动车段采取了一系列除雪融冰的有效措施。2月5日,前一日晚上刚到武汉的耿纪文临时接到服务站需要人员现场除冰的信息,他顾不上休息,积极参与并协助武汉动车段进行现场除冰工作。他和动车运用所工作人员一起蹲守在钢轨旁,利用除雪木铲、橡胶锤等工具,对动车组走行部、风挡等积冰积雪部位进行除雪融冰,确保列车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咣咣咣”敲冰的声音回荡在深夜。这样的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夜。厚实的“棉劳保”挡不住钢轨传递的冰冷,一夜下来冻得他膝盖生疼。
南方的冬天湿冷入骨,动车运用所地处郊区,交通非常不便,段方给马钢预留的检测时间仅有1个小时,且时间不固定,经常是在凌晨或是后半夜。冒着严寒,耿纪文钻进列车底部,迅速细致的对车轮进行检查和记录,丝毫不敢耽误列车正常运行。
“收到信息5251即将断电,我们将于夜间12点半进库进行车轮表面状态检查,本次车一共需要检查64件车轮。”耿纪文在马钢复兴号新造车跟踪微信群里及时报告工作。
随时待命,夜里检查,白天汇总数据回传,他一天睡眠的时间都是零散的,总共不到6个小时。“能在宾馆打个盹就行了,春运期间列车一直在跑,更需要我们。”耿纪文紧密配合武汉铁路局进行一级修现场查看,通过对车轮的专业检查,以及对车轮踏面轮廓的精确测量,为高速车轮性能的全面评估提供了精准数据,确保马钢高速车轮的各项功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完成检查任务后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多,大街上空无一人,连车也很难看到一辆,只有寂寥的路灯拉长他的身影。从动车运用所到住宿地点近10公里,冻雨期间,武汉出租车都停运了,耿纪文沿着马路走了2个小时才到宾馆,时间已接近清晨6点。
他表示,这次工作是进入批量商业化运用阶段前的一次“终极考验”,无论是5万公里还是10万公里,马钢高速车轮载客运用的数据每日都在更新变化,跑完60万公里载客运用指日可待。他一定拼尽全力克服困难,确保车轮产品能够经得起各种极端天气和运营环境的考验,做好钢轨上那颗顽强的“螺丝钉”。
《中国冶金报》(2024年02月29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