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保持企业活力的重要密码。人工智能助力,数字技术赋能,走进车间,方大萍安钢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密码。
近期,方大萍安钢铁安源轧钢厂添置了一台数控激光加工设备,对轧辊进行激光熔覆加工,让数字与激光碰撞出火花。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涉及光、机、电、材料、检测与控制的高新技术。安源轧钢厂粗中轧的轧辊每个月需加工100余根,轧辊消耗费用高。自对轧辊进行激光熔覆处理后,提高了耐磨性能,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单槽轧制吨位已提高30%,还提高了轧制作业率,减轻了轧钢工、装辊工、车工的劳动强度。安源轧钢厂准备车间不断摸索,还将把这一新技术应用到分钢辊道、入炉辊道、出钢辊道、对齐辊道上,使这台高科技设备发挥出最大作用。
通过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方大萍安钢铁轧钢工序智能制造始终领先一步。该公司5条轧制线上,焊牌机器人、挂牌机器人先后上岗作业。棒线焊牌机器人一个班次焊牌500余次,焊接产品标牌的准确率达到100%;高线挂牌机器人上线使用后,实现盘卷运输、称重计量、标牌制作和自动挂牌整套流程自动化。工人们高兴地说:机器人代替我们干活啦!
在方大萍安钢铁物资仓库,物料管理不断智能化升级。
方大萍安钢铁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生产工作中,前来物资仓库领取备件的班组备件管理员只需拿出手机轻松扫码,几分钟就能把备件领走。
方大萍安钢铁涉及的物资品种多达2万多种,过去备件领用环节采用传统的纸质单据,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流程需要耗费不少人力和时间。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公司自主开发了智能物料管理系统,依托二维码技术和企业大数据平台,使物料管理更加现代化。物资到库后,实行“智能化”仓储和发货模式,物资存放、库存消耗各个环节精准获取数据,物料管控顺畅运行、高效便捷。智能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后,彻底终结了物资领用纸质单据时代,人工记录数据、在电脑端录入数据、手工报检等一系列繁琐流程成为“过去式”。
与此同时,自2023年以来,方大萍安钢铁内部铁路运输管理也全面迈入了智能化时代。
在该公司湘东生产区物流运输集中控制室,过去守在铁路一线的扳道工“变身”为信号工,每天坐在电脑前就能轻松完成工作。自湘东生产区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彻底改变了过去老厂区铁路维护一线工人现场人工操作的低效模式,厂区内道口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可视化远程集中控制,给工人带来了极大便捷和安全感。依靠科技手段推进物流运输管理智能化升级,该公司“扳道工”“道口看守工”成为了历史名词。
车间是实践的前沿阵地。方大萍安钢铁新技术、新设备、人工智能在车间的应用,使传统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被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科技赋能催生新质生产力,每个车间都能多一点新质生产力,就能汇聚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李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