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脱氧工艺,降低脱氧合金消耗?”——这场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点燃了团队的创新热情。炼钢厂创新团队通过研读国内外论文、借助DeepSeek智慧工具分析,最终将突破口锁定在“转炉出钢预脱氧工艺优化”这一关键环节。
在多次头脑风暴中,团队提出大胆设想:在转炉出钢前向钢包包底加入新型预脱氧材料,直接减少铝合金用量。方案敲定后,团队成员快速响应,高效分工协作从设备改造到小批量试验,迅速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
精益求精:百炉试验打磨细节
“事情先做起来,边干边优化!”——带着这一理念,团队开启了首阶段近百炉的密集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如何精准的预判转炉终点氧含量?预脱氧剂用量与钢水脱氧结果如何动态匹配?如何有效控制钢水增碳量?
面对挑战,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反算法,经过反复推演测试,逐步优化工艺参数。每一次调整都凝聚着成员们的智慧和汗水,每一次失败都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
增效落地:小创新撬动大效益
历时一个月的攻坚,新工艺迎来突破性进展:脱氧合金单耗降低0.15kg/吨钢,综合成本下降2.8元/吨,年化效益预计超500万元。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团队成员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是“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创新精神体现。
创无止境,事实证明,只要敢于尝试、协同攻坚,再复杂的技术难题也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牵引,用实干书写更多“创新故事”,为高效炼钢、绿色炼钢贡献智慧力量。(刘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