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重庆钢铁公司自主改造的首台钢车成功投运
改造后的钢车关键部件承载能力和运行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满足了炼钢过程中应对炉口积渣和喷溅渣处理需求
解决了钢渣落地影响环境问题
面对重庆钢铁公司原钢车因设计原因导致的运行效率低、维修成本高等问题,设备管理部首席工程师苟春生提出:“外委设计既费钱又难贴合生产实际,我建议将业务收回来我们自己干,省出来的都是真金白银!”。说干就干,他主动承担了钢车改造的设计任务,通过研究原钢车的技术参数,针对实际运行中的工况要求,查阅资料、现场论证,反复进行结构强度验算,仅用两周时间便完成全套改造方案设计工作。
设计方案敲定后,由设备管理部和炼钢厂技术骨干组成的攻关团队迅速成立,他们以“提升承载能力、优化布局、保障运行可靠性”为目标,将报废钢车为改造对象,开启“与时间赛跑”攻坚模式。
技术统筹、工艺支持、精准施工......,在钢车改造过程中,攻关团队通过“天天读”机制实时协调进度,反复优化实施举措,先后攻克了承重结构强化、渣船动态适配等多项难题。
改造后的钢车,钢车承重能力提升50-60吨,设备寿命延长20%,同时也节约外委设计费15万元,较新采购钢车节省125万元,为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环保创A”提供了支撑。
“此次改造,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造后的钢车主要实现了功能升级和成本优化两大突破,迈出了钢车自主改造的第一步。”
此次改造不仅解决了长期制约生产的设备瓶颈,更以零外委设计、低成本改造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资源盘活”的降本新路径。目前,项目团队已系统总结技术方案,为后续钢车批量改造提供了成熟范本。(詹丽慧 陈伟 文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