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钢铁公司炼钢厂认真贯彻落实宝武党代会、职代会和中南钢铁、该公司职代会精神,聚焦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坚持发动全员,深入推进算账经营和精益运营,在细微之处深挖潜力,营造了良好的全员降本增效氛围。
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在连铸车间,技术员陈运在现场点检时发现扇形段万向联轴器普遍存在窜动、卡阻问题。盯着故障部件,陈运眉头紧锁,喃喃自语:“如果全部更换,单根成本高达8000元,外委修复也要2000元/根,4台铸机共有194根,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发现问题就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在车间的支持下他牵头组织技术团队,查阅图纸、测绘结构、制定修复方案,经过团队协同努力,最终成功实现自主修复。截至4月底,他们成功修复9根,按单根节约1150元计算,节省成本10350元。自主修复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降本增效的大门,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过后,车间进一步扩大自主修复范围,刮刀组件、电磁伺服阀、精整切割机等8类备件都被纳入自主修复计划,预计全年降本超14万元。
每一块废钢都不浪费
“众人拾‘财’火焰高!”在车间的各个角落,这句话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现场双基治理,那些“沉睡”在不起眼角落的角钢、钢条等废钢被发现,全员鼓足干劲,开启了废钢回收行动,让每一块废钢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从铸机平台到扇形段两侧,从切下辊道到出坯辊道,大至角钢边料,小至一颗螺帽,都成了他们眼中的“宝贝”。截至4月底,清理出的废钢约225吨,这些“沉睡”的废钢,经过回炉充分利用,又贡献了它的价值。
每一次操作都精准
连铸车间里,每一次精准的操作都蕴含着降本增效的巧思。通过规范中包下水口渣线调节,不仅延长了水口使用寿命,还减少了非稳态操作,降低了粘结停车率。
截至4月底,4台连铸机运用“变渣线浇注”技术,累计节约水口80余支,降本6.5万余元。优化一小步,效益一大步,精准操作既保障了生产稳定,又让成本控制落在实处。
在“算账经营”的理念下,连铸车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成本管控的主角,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走深走实!(孙知雄、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