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武集团中南股份物流部生产线上,自卸车班组犹如一群不知疲倦的“钢铁运输尖兵”,日夜穿梭于废钢堆场与生产现场之间。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以“算账经营”为指引,在提升废钢车运量、车辆自查自修和拓展厂内其他业务等方面积极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
精准调度提运量:破瓶颈算好效率账
废钢运输曾是生产“卡脖子”难题。特别是厂内废钢业务回归后,车辆不足和人员紧缺一度成为效率提升的难题。为此,在车间策划下,班组与调度等相关人员成立攻关小组,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车辆动态管控,同步优化装卸货流程,实现“单人双驾”,单次作业时间不断压缩。同时配套“多劳多得”激励机制,驱动司机积极主动提高工作效率。2025年上半年,月均台班运量从2024年的95.4吨/台班跃升至99.35吨/台班,打破历史最优值,实现运输成本直降4%,用效率杠杆撬起效益的增长。
精细维修降成本:抠细节算好节流账
自卸班共有17台25吨自卸车,平均车龄达8年,接近使用年限,且车辆运输作业过程中举升车厢频率高,对油缸损伤大,故障率高,造成车厢举升油缸各部件磨损比较严重,以往直接换新油缸成本高。面对维修更换成本高企,班组喊响“向维修要效益”口号,班组和点检维修人员组建维修技能攻坚小组,对举升油缸进行拆解,各个环节逐一排查,对损坏的密封件、缸筒、活塞杆头等逐一修复,实现变废为宝,2025年共修复升油缸5条,节约成本约3万元。员工在“练手”中提升技能,既堵住维修成本漏洞,更锻造出全能型员工队伍。
拓界增收辟新径:寻业务算好开源账
通过分析厂内辅助物料运输,自卸班还发现生产单位大修或临时检修时,厂内焦炭、落地烧结矿等依赖外委车队运输中转,每吨成本需4.5元。年初,班长侯师傅带领骨干主动请缨,测算运输路线与装载方案,仅用5天完成车辆改装调试,使之不光能运输废钢,还具备运输焦炭等其他物料的能力。如今承接生产单位的临时生产运输任务,对比外委服务已节省成本约32万元。当其他部门笑称“你们连临时物料都抢着运”,司机们却说:“自家的效益田,就得主动刨土施肥开源节流,这个经济账不得不算啊。”
从运力挖潜到成本管控,再到业务拓界,自卸车班组以“算账经营”为笔,在废钢运输线上书写出“降本、增效、创新”的实干答卷,以行动和业绩树起基层班组创效标杆。(黄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