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钢铁废钢秤校准现场,一块钢坯正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成为校准工作的"砝码"。这一创新举措,正是廖公司推进计量仪表自校准工作的生动缩影。1-6月,通过建立完善的自校准体系,已完成皮带秤等82台计量秤的自校准工作,实现降本19万元。
"依赖外协"到"自主创新"
过去,该公司的计量仪表校准长期依赖外协单位,不仅成本高而且响应速度也得不到保障。今年年初,设备管理部牵头启动自校准体系建设,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为自主校准奠定制度基础。
"最关键的突破是思维转变,量体裁衣,根据生产实际创新方法,炼钢厂实施的钢坯代砝码校准法就是典型代表",设备管理部技术计量管理负责人介绍道。
"零基础"到"专业化"
自主校准,人才是关键。设备管理部采取"理论+实操+考核"模式培养自主校准队伍,同时邀请设备厂家的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快速提升团队技能。通过系统培训,炼铁事业部、炼钢厂的12名员工取得了校验资格。现在的计量团队不仅能独立完成校准,还能针对不同设备创新方法,这支队伍不断成长,为公司后续推进压力仪表等更多设备的自校准储备了核心力量。
"降成本"到"管理提升"
“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校验皮带秤,既提高了自身的技能,又节约了送外检校费用,让我感受到了努力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说这话时,炼铁事业部计量管理员向往的脸上洋溢着笑意。但比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计量仪表自校准带来的管理提升——响应速度快、数据精准、流程顺畅。(詹丽慧、桂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