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15时,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物流公司成品库区内,天车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热浪交织的气息。组长白杰蹲在垛位前,一丝不苟地核对入库数据,汗水浸湿了工装,但他浑然不觉。突然,胸前的对讲机传来调度急促的声音:“210吨轴承用材料,产线要求务必在2小时内装车完毕,确保准时交付。”
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外发车列缓缓驶入库区。白杰迅速站起身,目光在天车吊钩、垛位与车皮车厢间来回扫视,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知道,装车间距的精确决定了运输途中的安全与稳定,是确保“三准交付”的重要环节,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争夺战”。
天车吊臂缓缓下降,带着电磁吸盘逼近目标。“左移10公分。”职工闫钢手势示意,工装后背的汗印随着动作逐渐扩大。“给磁。”指令下达、吸盘瞬间收紧,稳稳吸起产品。白杰紧盯着吸盘与钢材的贴合面,确认无误后,果断下令:“平移。”右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平缓的弧线,仿佛优美的舞蹈动作。
“车皮左梆留50公分。”闫钢紧紧盯着产品与车帮的间隙,下意识地抿了抿干裂的嘴唇,在间隙足够宽时,坚定地向白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微小的间隙,意义重大。“降,50公分悬停。”二人同时快步上前,各站车厢一侧,工具紧贴着钢材端面测量距离,又仔细对比着产品两端,确认分毫不差。“落位,消磁。”随着闫钢右手猛地劈下,车厢里传来轻微的闷响,产品端端正正地嵌在既定位置上。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2小时作业仅剩20分钟,白杰又加快了指挥节奏,天车在他的指挥下,快速起吊、平移、悬停、落位……任凭热浪翻涌,每一个动作都稳的叫人踏实。
16时57分,随着最后一捆产品落定,天车缓缓返回原位。白杰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把头探进车厢,只见产品码放得严丝合缝,间隙距离分毫不差。他抬手看了一眼手表,抓起对讲机,“提前3分钟装车完毕,具备满载待发条件。”
“呜呜呜……”17时,火车的汽笛声准时响起,张宣科技的“近零碳排”产品扬帆起航,奔向大江南北。(梁梦颖 白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