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要闻精选

江西省总工会检查验收萍安钢铁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

2019-11-21 10:45:00

  1119日上午,在萍乡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熊本萍陪同下,江西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任春山一行到萍安钢铁检查验收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家首先观看了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宣传短片,了解工作室相关情况。

  萍安钢铁公司工会副主席陈英汇报了公司劳模工作和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萍安钢铁目前在岗员工中有市级以上劳模16人,其中全国劳模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劳模5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南昌市劳模1人,全国钢铁工业劳模3人,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萍安钢铁现有员工7452人,具有高级技师职称的22人,技师287人,高级工1383人。公司整体技能人才结构,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结构与企业发展不太匹配,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与企业发展不太匹配,数量少。

  针对这一情况,萍安钢铁提出要充分发挥全国劳模、省劳模、行业劳模、市劳模、集团及公司级劳模、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各类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他们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创建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让更多钻研型、技术型人才挂帅,让一个个工作室成为技术交流、课题攻关、新品研发、创新实验、技术创新、学习培训的基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创效的活力。

  从去年开始,萍安钢铁开辟了“八大创收”渠道,激励广大员工学技术、提高技能,更好地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调动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以“赛”促学,全面弘扬工匠精神,去年举办了首届员工技术运动会,给获奖选手重奖。今年举办第二届员工技术运动会,并采取老员工带新员工结对参赛的方式进行。

  另外,该公司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支持、鼓励员工发明创造,仅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有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建立名师带高徒平台,建立关键岗位、特殊工种岗位后备人才预测分析机制,完善和健全公司“师带徒”制度,对具有绝技绝活和专业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技能人才进行梳理,建立“名师师资库”,并建立关键岗位、紧缺技能人才的“1+N”定向培养机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形成了“传、帮、带”的人才培养工作氛围。

  夏艾华汇报了创新工作室建设情况及创新成果。“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32月成立,现有成员17人,其中工程师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高级工7人。工作室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老带新、传帮结带,引领工作室所有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工艺研究与改进、节能降耗改造与应用等领域,大力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协作等工作,不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工作室每月至少制定一项专业技术攻关课题、一项小改小革,每月开展一次技术培训,每季至少有一项创新成果,并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对岗位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根据每月课题和攻关项目,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学术研讨和交流,形成经验材料,实现技术资源共享。

  除了开展技术攻关课题外,工作室在三条生产线分别设置了三个实操培训基地,遵循“贴近实际、见效快、易推行”的原则,统筹计划、有序推进。工作室及实操培训基地从长效机制出发,采取“一带一”或“1+N”的形式,以师带徒,为轧钢工序定向培养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后备人才,努力使工作室成为弘扬劳模精神的新舞台、提升企业绩效的新平台、员工自主创新的新展台。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成绩斐然。共获得《推钢式加热炉入炉滑轨机构》《高速线材精轧用废料箱前喇叭口、空过导管机构》《一种非标零件锥孔定位夹具》《大功率直流电机新型刷杆设计》等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至201910月,累计完成小改小革601项,创效726.76万元;近年来开展Φ25mm规格两切分工艺研究、Φ16mm螺纹钢筋四切分、Φ14mm螺纹钢筋五切分工艺研发等项目,累计创效785.45万元。

  熊本萍肯定了萍安钢铁的工会工作,尤其是劳模创新工作、劳模引领工作做得扎实。鼓励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创建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目标,努力加大自身提升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作室的运作实效。

  任春山对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情况及创新成果表示肯定,希望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继续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科技创新活动,引领更多的员工投身到降成本增效益活动中来,花最少的钱解决更多的问题,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增收贡献力量。

  任春山一行还登上设计新颖的安源轧钢厂“高铁”参观通道,身临其境感受热火朝天的轧钢生产,称赞现场环境干净、整洁。(彭云桃)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