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寒冬延续,实现逆境突围,唯有刀刃向内,坚定不移推进降本增效,挑战极致成本,实现极致效率。重庆钢铁物流运输部把“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摆在首要位置,深挖物流降本潜能,在提高钢板直装转运比上下足了功夫,取得了成效。
末端库钢材流通的速度直接决定了产线生产顺行程度,如何能使末端库钢板快速的转运,提高末端库的钢材流通速度,是物流运输部成品作业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库房保持到站单堆管理模式是关键所在。
为此,物流运输部成品作业区成立钢板直装转运攻关组,对发运模式进行了改革。此前,汽运钢板到末端库房须进行一次堆存后再组织发运。水运、铁运须进行厂内短道转运至码头库和铁路库后再组织发运。作业区对发运模式进行了优化,优化实施后,实现了铁路方向和水运方向的热轧态直线产品由末端辊道直接吊运至内转车辆转运到目标库房(铁路一库、码头库)的模式,这一发运方式的改变,释放了产线末端库房50%库房容量,为末端库实现到站单堆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去年,铁路和水路方向热轧态直线产品钢板直装转运比例分别为52.24%/每月和43.34%/每月,未达到直装转运的预期目标。为此,作业区召集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研究制约因素,发现主要为轧制计划和下工序的卸车能力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此前待铁运、水运计划集中生产时,作业人员才组织车辆转运,车辆调度滞后,且容易与铁路库、码头库的发运作业交叉,卸车效率不高,导致直装转运比提升困难。其二,末端库在组织直装时,直接根据生产的铁运、水运钢板顺序装车,并未按收货单位及到站进行组吊,使得铁路库及码头库卸车效率低,最终影响直装转运比的提升。
为此,作业区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解决了该问题。一是制定接班步骤,末端库班组员工接班,必须需了解轧制计划,明确铁运钢板集中生产时间段,提前做好车辆安排;二是对装车及落地的铁运、水运钢板按到站进行组吊摆堆,便于铁路库、码头卸载,加快车辆周转速度;三是合理组织生产,避免铁运钢板集中生产转运时与铁路库、码头库发运作业交叉严重,提高转运效率。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重庆钢铁4月份共计直装转运钢板69707.672吨,其中铁运钢板直装转运比达到95%,创历史新高,为极致物流贡献了力量,同时减少吊运电费7.2万元,为降本作出了贡献。(陈嘉丽 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