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他的几本金灿灿的红本本,显得格外醒目:2019年被新余市献血工作协调小组授予“2017—2018年度新余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2013年7月被江西省献血工作协调小组授予2011—2012年度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6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技术精湛的达人
承担新钢检测中心各部门需求的程序开发、设备计算机故障的处理、内部网维管等任务的赵斌,为了确保检测中心一百余台计算机正常运行,节假日他几乎都在岗位上加班。不管谁碰到技术上的难题,只要说一声,赵斌就会尽全力帮助。而他也在岗位上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元月份获得了南昌航空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文凭。
2009年该中心决定由赵斌具体负责检测中心部分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工作。长期以来,在检测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数据是通过人工从检验设备中抄录下来,然后录入检化验数据服务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同时公司中厚板产品在申请船级社免检时,船级社经现场检查后明确提出“不允许MES系统中的检验数据通过人工方式录入系统,必须由检验设备直接传递给MES系统”。为此技术中心与检测中心决定共同组成项目团队,研究理化检验数据自动采集的可能性与实现方式。基于此,赵斌与公司技术中心的专家一起研究开发,编写完成了《理化检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软件系统,不仅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近百万元的船检费用,而且还减轻了理化加工和检验的强度,也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船板交货期缩减一周以上,满足了船检免检的试验要求。此课题还被评为新钢公司2015年度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钢后MES系统运行后,公司决定利用内部力量来攻关,实现铁前MES系统的编制与应用,赵斌主动揽下了检测数据的采集及各品种质量月报模板的设计任务,为不影响工作进度,他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点,窝在机房沉浸于程序字母的海洋,逐个实现了ICP、X射线荧光仪、红外碳硫仪、氧氮氢仪等重要关健设备与手工检测值的数据传输模块,质量月报模板,为公司铁前MES系统的正式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向科技要效益,创新无处不在。赵斌想生产之所想,急生产之所急,大胆实践,勇于攻关,仅用了三个月时间成功开发出一套Pb、Zn、K、Na分析数据处理软件。网上数据录入时间2小时下降到20分钟,工作效率提高了六倍,准确率100%,为铁前攻关发挥了科技人员的应有作用。他通过攻关,优化铁料微量元素检测、化学室ICP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上网,使得数据自动上传原燃料检测网,差错率降为零,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被检测中心评为2013年度小改小革一等奖。
由赵斌设计开发、应用于该中心全员提素创星工程的网页《星星家园》,获2014年公司工会工作创新工程一等奖,《检测中心在线考试系统》获2014年度新钢公司创新成果大赛鼓励奖,《天平管理器在水分检测中的应用》获2011年新钢公司青年科技人员论文发表三等奖及2013年度新钢公司创新成果大赛鼓励奖、《Pb、Zn、K2O、Na2O分析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应用》获检测中心小改小革二等奖。同时他参与中心的《物理室集中制样班打印机维修》、《激光打印机硒鼓回收利用》、《复样数据计算软件(4d法)》、《LHJC棒线材数据自动备份》、《化学室数据打印程序》等十余项课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实作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熟练掌握了检化验实验室检测项目与计算机维护、开发、运用的专业技术,从一名对计算机不太内行的人,成为能独挡一面的技术能手。”自动化室主任徐水生这样评价他。
满腹热肠的献血哥
赵斌共有10余本无偿献血证,一直以来他都将献血证放在单位,没有带回家,他说是为了避免家人不必要的担心。10余本无偿献血证记录下了赵斌的献血次数及献血总量,对于这些数据赵斌毫无概念,他只知道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要去献两次血,21年来的献血总量已达6000ml以上。而这是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坚持着自己的爱心坚持,赵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个简单想法。献血对身体有益,而且可以做一次免费检查,自己的直系亲属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免费享受一定量输血。凡是有献血紧急通知,他随叫随到,市献血站的医生都熟悉这位性格爽朗,乐于助人的帅哥。在2005年第一次献血小板时,当得知他自己献出的鲜血能够帮助到一位大出血的孕妇,挽回两条鲜活生命的时候,那种助人为乐后的愉悦心情,让他对献血的含义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此后,每年两次献血更是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