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问题的答案永远在现场
——记首钢劳动模范、首钢股份智新电磁公司取向产品工程师黎先浩

2020-05-13 10:21:00

  曾获“中国冷轧电工钢投产四十年”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黎先浩博士是首钢股份智新电磁公司取向产品工程师,见证和推动了令业界惊叹的“首钢速度”:短短几年时间,首钢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掌握低温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的企业、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双百万”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用高磁感取向电工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噪声取向电工钢实现全球首发、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问题的答案永远在现场。”黎先浩常常这样告诫自己。

  

板凳坐得十年冷

  

  黎先浩对首钢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1994年他从重庆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后,到首钢带钢厂工作。2003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他选择了考研,在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后,于2009年进入首钢技术研究院。

  

  北科大材料专业是国内顶尖学科,想进去深造的大有人在,竞争之大、门槛之高堪比“鱼跃龙门”,第一次考试失败的他干脆在校园里住了下来,横下心来度过了大半年的“苦行僧”般的生活,最终如愿以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治学严谨的康永林导师就提出了要求:搞科研、搞技术就得要“板凳坐得十年冷”。这句话至今影响着黎先浩。

  

  学校攻读期间,黎先浩一门心思围绕各种课题转,寒暑假休息最长不超过2周,在帮助一家钢企做冷轧基板新产品研发时,启用了“月推进模式”,每个月都到现场取样,然后一头扎进实验室、图书馆,研究制定出持续优化的产品攻关方案,连试验室的保洁阿姨都认识他,因为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该课题的延伸机理研究就是黎先浩博士毕业课题,机理研究比之前更困难,早7晚11的实验室工作已经“不过瘾”,“8个椅子一张床”,他在实验室住了小半年后,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最先抛来橄榄枝、承诺优厚待遇的是一家研究院所,而黎先浩最终却选择了首钢技术研究院。

  

问题的答案永远在现场

  

  2011年,黎先浩又做出了一次重要选择。首钢电工钢推行的是产销研一体化体制,涉及电工钢的人员都要调到股份公司,从北京转到迁安工作,个人乃至家庭的生活习惯都要改变,当时黎先浩从事无取向电工钢研发工作,积极向领导提出请求“我乐意去迁安,电工钢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如此选择,他心里是有底气的,因为家人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搞技术的就得到一线去,不怕吃苦”。

  

  取向电工钢生产工艺极其复杂,被称为现代钢铁业“皇冠上的明珠”。当时,首钢取向电工钢产线刚刚建成,正处于产品试制的关键阶段,黎先浩一进入取向团队就融入当中,投入到了没日没夜的资料学习、试验攻关、产品验证工作当中。

  

  黎先浩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来形容那段取向电工钢试制的日子,高温、中温、低温工艺路线如何选择?关键技术瓶颈如何突破?工业化稳定生产怎么实现?面对这些世界性难题,他和研发人员下沉到作业区,和同事们采用“天天读”的方式紧盯现场,每天8点以后下班是常态,要是赶上试验跟踪,那就得连轴转了。

  

  “问题的答案永远在现场,来到产线后,我们研发人员对机组设备的脾气秉性了解得更深了,试验设计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这对我们最终解决问题至关重要”,黎先浩向公司建言坚持低温工艺路线的信心就来自现场。为了让工艺路线落地,早日实现取向电工钢量产,黎先浩带领团队把更多精力放在产线的细节上。就拿氧化镁配液这么一项简单的操作来说,团队就围绕配液时间、节奏、步骤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制定的标准要求就有一沓。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试验干扰因素,就连天气情况取向团队也考虑在内,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工艺控制点。

  

  回忆起那段没日没夜的攻关,黎先浩有种“幸福”的感觉——“大家心气特别高,心往一处使,团队的每个人都发挥了特长,朱玉秀、贺小国对表面最有研究,高倩专门负责磁性能,赵松山对产线顺稳功不可没……”。在优化300多个控制点位后,低温取向电工钢合格率大幅提升,取向团队成功掌握了低温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的核心技术,促使首钢电工钢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归零才能成长

  

  这几年,在黎先浩等人的努力下,首钢取向电工钢从0.30毫米到0.27毫米,再到0.23毫米、0.20毫米、0.18毫米、0.15毫米……可谓不断超越、一薄再薄。

  

  在取向电工钢生产中,存在着“厚度效应”魔咒,厚度越薄,二次再结晶控制越难,磁性能越不稳定,且前期积累的经验往往不能套用,工艺方案都得推倒重来。“一次次归零,一次次成长”,黎先浩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和优化工艺路径,特别是在开发0.20毫米产品的时候,他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多次试验论证,细致分析了0.20毫米产品和常规产品哪怕一丝一毫的差别,最终找到了工艺方向和突破口,促使0.20毫米产品牌号命中率由最初15%跃升为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2018年6月份,首钢低噪声取向电工钢实现全球首发,这个重大突破跟黎博士在实验室的一个偶然想法有很大关系。既定的科学实验都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要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多次重复更是项枯燥的活,黎博士偏偏就能在“枯燥”中找到兴趣。一次普通的试验,黎博士突然想起低噪音的事,并产生了一个额外的“奇思妙想”,正是这次“奇思妙想”让黎先浩发现了某一关键控制方法,在他的带领下,低噪音取向电工钢顺利研发。

  

  2019年8月,首钢高效环保变压器用高性能取向电工钢制备技术获冶金科学奖技术一等奖,这是首钢电工钢目前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在攻克难题过程中,黎先浩率先提出解剖整个钢卷取样检测评价的方法,并和团队成员对130个钢卷进行了600余片样品分析,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开展多次极限验证试验,创新开发出某项关键工艺技术。相关产品批量用于1级、2级能效变压器共4万余台,空载损耗离散度低于1.5%,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用户对制造难度大、加工余量小的变压器产品,指定要求用首钢取向电工钢产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成绩面前,黎先浩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首钢取向电工钢已经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广泛应用到国家的重点电力工程,但我们与世界最好的企业还有很多差距,首钢电工钢产品应用的领域还不广,低噪声、高导磁应用需要进一步开发,高频、弱场领域仍有空白,材料的组织、性能的均匀性还要继续提升。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坚持走下去,翻过一座座高山,把首钢电工钢做成珠峰。”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