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萍安钢铁安源轧钢厂的一名普通员工,2019年10月我被派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正式踏上扶贫之路。
东乡族自治县距离江西2000多公里,坐飞机到了兰州,要转车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东乡县城,方大集团萍安钢铁扶贫工作组就在这里工作。而扶贫车间建在山坳里,工作组成员每天要起大早赶过去。东乡的公交车都是破旧不堪的五菱宏光汽车,从县城出发,前往车间都需要在山路上颠簸近一个小时,再加30分钟步行。
2019年10月15日,是我来到东乡县的第一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因为不能适应气候差异,加上高原反应,紧随其后的便是感冒、流鼻血等,我当时内心便开始打退堂鼓。而比我早一点来的成员们每天七点不到便开始乘车前往龙泉镇、布楞沟的扶贫车间工作,在寒冷天气里一点也没有退缩。“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给自己打气。
刚到的时候,我的任务是对萍安钢铁负责的各个运营企业、车间进行电路安全检查及冬天取暖设备线路改造。东乡气候寒冷,每年10月份就已入冬,大雪封路的情况非常常见,这里的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二十多度。为了确保在低温天气里各车间能够正常生产,保证员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我加班加点对56项电气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并带队完成7个车间取暖设备的线路敷设。2019年12月1日,我又带队完成了假发项目厂房所有低压用电线路敷设,全部费用较当地施工方的报价节约了近5万元。后来,我又主动协调变压器安装相关事宜,经过多方询价、政府协调及与电力公司沟通,实际施工费用比报价降低了16万元。我的工作很忙,但很充实,我也逐渐适应高原气候,跟当地村民也熟络起来。“扶贫”两个字在我心里开始变得有份量、有温度,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两个月之后,我担任假发厂综合部部长,协助假发厂项目经理做好出口备案手续、人员招聘、资金台账制定、合同拟定、合同签订、厂房基本建设监工等工作。
当地传统妇女不抛头露脸,极少外出工作。为了做好人员招聘工作,扶贫工作组深入村庄,挨家挨户走访、动员,由此我也接触到了更多当地贫困家庭。
有一次来到一户人家,这家的女主人名叫周则乃白,27岁的她已有两个孩子,家公年迈,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周则乃白的丈夫在工地上打零工,每个月最多能挣2000元,这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踏进她家大门,看到的是一个极其简陋的家,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最贴切。堂屋中摆放的大多数是劳动工具,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早就不能工作的洗衣机。她的卧室更是简陋,炕上几床破旧单薄的棉絮、几个多年失修的老木柜,其余的还是一些农具。周则乃白没上过学,从未走出过大山,对于“工作”二字完全没有概念。经过当地政府和扶贫工作组的耐心讲解,周则乃白最终答应了来上班。现在她每月都能拿到2600多元的工资,比她丈夫每个月的收入还多。期间她丈夫来过车间探过几次班,看到许许多多与她一样的妇女能凭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创收,丈夫也开始真正支持她出来工作。
2020年9月28日,在扶贫车间技能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员工获得了9000元奖金,这是除工资之外给员工的额外奖励,是对她们工作态度的认可。周则乃白通过自己的努力,每月完成的指标名列前茅,获得了最高的奖金。会议结束后,她拿着700元奖金跑到我办公室,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我说:“感恩公司对我的帮助,我以后在工作中一定加倍努力,绝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听到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女人说出这番话,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她的肺腑之言,也代表了很多通过产业扶贫改变生活的贫困妇女的心声。
现在扶贫车间有60多名员工,她们已经很适应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每天,我看着60多人一起坐在车间厂房认真工作的场景,都会打心底觉得扶贫这件工作真的特别有意义。
2019年10月份,我踏上北上扶贫之路时,我的女儿才6个月大。这一年时间里,我时常感觉欠下妻女太多,平时只能通过视频聊天看看女儿以解相思之苦。2020年,我的母亲被查出肾上长了一个肉瘤, 10月19日是母亲动手术的日子,我却远在甘肃东乡不能回家照顾,本应该是床前孝子,却只能电话慰问几句,内心真不是滋味。奔袭2000公里、背井离乡、水土不服、语言障碍、交通不便……扶贫路上有多少艰辛,只有像我一样工作在扶贫一线的同志最清楚。而每个月19日发工资当天,“本月工资已到账!”随着女工们的手机提示音几乎同时响起,看到自己一个月辛勤劳动换来丰厚的回报,她们的脸上溢满幸福,我的内心更高兴,为她们从一个个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为她们思想解放能够自食其力而感到欣慰,为贫困农户实现脱贫感到高兴。此刻,我终于理解了方大集团义无反顾选择用产业扶贫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的初心和意义,扶贫路上所有方大人的努力和付出也都是值得的!(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