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剪纸和党史相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来自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的党员刘小荣,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张红纸,创作出 20幅“百年辉煌”主题剪纸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别出心裁的祝福。

在他的工作室,20幅剪纸巨作,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刀法之细腻,临摹之生动令人震惊。成千上万的人物栩栩如生、 表情丰富、活灵活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共铸乾坤、开国大典…………刘小荣的这套党史百年题材系列剪纸作品,每一副剪纸都是一段党史缩影,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紧紧结合起来,栩栩如生,细腻精妙。

“此次创作的整套作品,以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为主线,以历次代表大会和重要事件为主题,提取具体、生动的画面,以剪纸的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光辉历程。”刘小荣介绍说。“我有9年党龄,从去年年底,我就琢磨要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创作与建党相关的作品。”刘小荣说,确定好主题后,他开始从报纸、网络搜集相关的素材,经过了多次构思、设计、修改形成定稿,最终耗时4个多月才完美“出炉”。
这4个多月来,他都是晚上下班后回到家又拿起刻刀。画面里每一个细节和文字,都要经过认真推敲、仔细琢磨,才开始下刀。尤其是人像,眉眼神情、衣服等都需要仔细刻画,出不得任何差错……而如今,看着完整的、装裱好的作品,刘小荣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美好的享受。每到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大红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剪纸艺术传承数千年来基本靠女性完成,但是刘小荣能够在剪纸领域里游刃有余,将一把剪刀使得炉火纯青,并且能剪出有灵气的作品,一切源于他对于剪纸这门艺术的钟爱之情。
刘小荣58岁,共产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目前是新钢检测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从事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从他办公桌上那一张张打印着密密麻麻设备名称、型号、规程的A4纸上,你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份工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容不得一丁点儿马虎。所以工作中的刘小荣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而工作之外,刘小荣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剪纸。谈起和剪纸结缘,刘小荣说,他从小就喜欢绘画,虽然没有从事这个专业,但一直在坚持画画。198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小荣去河南出差,在公园散步时看到一群老人家围坐在一起剪窗花,“有剪喜字的、剪植物的、还有剪动物的,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自己学习剪纸。”从那时起,剪纸占据了刘小荣大部分业余时间。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平时就靠自学和向别人请教,虽然不是一个专业的美术工作者,但却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韧劲,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记得90年代,单位有位同事结婚,为了能让简单的婚礼变得喜庆一些,刘小荣精心设计,用一把剪刀剪刻出喜鹊闹梅的大红喜字。而在结婚当天,那红红的喜字为同事的婚礼增色不少,还赢得许多人的赞赏。从此以后,只要是身边的同事朋友结婚,都免不了请他来剪几对喜字……
为了能提高剪纸的技艺,刘小荣把工作之外所有的时间打发给了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刘小荣说,一幅普通的剪纸作品,要花三到四个小时,剪纸过程中最忌心浮气躁,因为只要一个地方没有剪到位,之前所有的心血就等于白费。因此,更需要细心、用心和耐心。为了钟爱的剪纸,他放弃了无数个休闲娱乐的美好时光,把所有的爱好和精力付之于剪纸。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潜心研究中,他的剪纸技艺不断提高。他的多幅剪纸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褒奖,这也给予他莫大的鼓励和动力。
一把剪刀,精雕细琢,方寸之间,层叠有致,内有乾坤,剪出天地。三十几载岁月,无关乎名利,只有默默的爱与付出,刘小荣在剪纸的这条道上坚持着。那一张张原始而又质朴的作品,无不浸透着他对艺术的追求与梦想,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欢庆党的生日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手艺人,他对传统文化别有情怀,对礼赞红色百年也有自己独特的“告白”方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一名党员,能用自己手工技艺,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生日礼物,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中国经历一百载苦难,不动不摇;奋斗一百载风雨,依旧辉煌;承载一百载精神,立足全球。‘七一’建党节,党的一百诞辰,愿我们党永远辉煌,祝祖国国富民强。”刘小荣激动地说。(张俊 郭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