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世宇
第二季度以来,首钢通钢公司各单位深入推进“为生存而战,我该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激励全体职工献计献策、建功岗位,切实做好降本增效工作。近期,首钢通钢广大一线职工通过岗位“微”改造、“微”降耗、“微”攻坚为降本增效注入新动能。
“微”降耗 精准施策巧算账
油品消耗是首钢通钢炼钢事业部维检作业区一项比较重要的降本指标,也是该作业区一线职工日常降本紧盯的关键点。职工们从细处着手,严抓“跑、冒、滴、漏”,任何小的漏点都不放过,杜绝了大面积漏油事故,油品消耗也实现逐月降低。
他们注重在“细”上下功夫。针对液压系统问题多发的重点难点,他们优化液压系统运行条件。一方面,他们加强液压设备、系统的点检维护,加大对油箱液位、铸机阀台压力以及管线焊口、法兰、接头、软管的监管力度,对易损密封、软管进行周期性更换;另一方面,堵塞漏油点,关键部位油缸密封采用进口件,增加对各液压站、润滑站油品化验次数,规范设备润滑管理,每天检查设备润滑情况,减少突发故障,切实做好精细管理工作,为油品消耗降低提供了坚实保障。
“微”改造 炉顶增设新系统
经过7个工作日加班加点的连续奋战,首钢通钢炼铁事业部维检作业区承接的3号高炉炉顶在线激光扫描冷却系统建设任务于近日顺利告捷。
为更好地保证炉况稳定顺行,他们决定在3号高炉炉顶40米处安装3台观测料面的在线激光扫描设备。该设备需要安装冷却系统,且冷却系统必须在高炉计划检修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该作业区一线维检人员克服人员少、作业空间狭小、高空作业等诸多不利因素,加班加点、团结奋战。
现场测量管线尺寸,用火焊把管线煨制成所需的弯度,在高空对错综复杂的管线进行焊接……他们把人员分成几组,有负责测量的,有负责安装的,有负责焊接的,有输送材料的。大家打破工种界限,各司其职,顺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安装任务,为安装在线激光扫描设备赢得了宝贵时间。
“微”攻坚 解决疑难杂症
近日,首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检修作业区一线职工深挖潜能降本增效,通过收集职工合理化建议,把好的点子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该作业区的铆工不仅是生产主力军,而且个个是能工巧匠,他们有的“火眼金睛”,看工件尺寸八九不离十;有的身手好,处理材料灵活自如;有的一专多能,喜欢动脑筋找方法解决生产难题。该作业区铆工王立强就是这样一个人。近日,他开动脑筋,研发制作了新护角,不仅减轻了钢丝绳直接吊尖锐物件造成的损伤,而且解决了传统护角多人监护、人力浪费的问题。
他带领班组人员开展讨论,并结合现场实际研究对策:一是增强新护角的抗压能力;二是增加新护角的固定能力。经过多次商讨,他们制作了胎具,用长300毫米、宽150毫米、厚约8毫米的铁板弯折弧度,并在宽截面增设3个16毫米的孔,安装强力磁铁。经过实验,他们制作的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吊装时一人便可操作,不仅延长了钢丝绳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冶金报》(2023年07月11日 06版六版)